阅读历史

第1666章 三管齐下

作品:策行三国|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5-28| 下载:庄不周TXT下载

么。

孙策将士孙瑞等人带到大营,看管起来。他限制了士孙瑞的自由,却不折辱他。严格来说,士孙瑞最多算见死不救,没有太多的直接责任。他既不是倡议者,也不是执行者,只是在有能力救人的时候没有尽力而已。孙策留下他,为袁氏讨还公道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士孙瑞知兵,他是皇甫嵩之外为数不多有能力掌兵的朝中重臣。论用兵能力,他比黄琬还要略胜一筹。

这样一个人既然送到面前,自然不能让他再回朝廷去。

软禁归软禁,谈判继续谈,孙策召来张,让他负责这件事。士孙瑞知道自己处境不妙,朝廷也没有资本讨价还价,问明孙策的要求后,便写了一封详细的报告,由孙策送往长安。

在送出士孙瑞的报告时,孙策给蒋干写了一封信。

天子几乎同时收到了杨彪的报告和士孙瑞的报告,得知杨彪丧失信心,将自己卖了三亿钱,士孙瑞又被孙策识破行藏,软禁在太湖,天子心情焦灼,立刻派人召荀、刘晔前来议事,又派人召司徒掾刘巴与会。士孙瑞外出的这段时间,刘巴全权主持司徒府,已经是无名而有实的司徒,与宫里的荀、刘晔一道,成为天子倚重的三个少壮派大臣。

面对两份先后发出,但同时收到的报告,荀三人都沉默了。孙策有不臣之心不是什么意外的事,但杨彪、士孙瑞两任司徒都失去信心才是大事。如果说杨彪因为身份问题,其子杨修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孙策,他很难再获得朝廷信任,不得不如此,那士孙瑞报告中体现出的悲观更让他们心惊。

时不我待,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但选择依然困难。是立刻和孙策开战,还是再缓一缓?立刻宣战,孙策不仅将拒交五州赋税,甚至连杨彪那三亿钱都有可能拒付。再缓一缓,那就必须对孙策让步,对官渡之战的结果做出判断,尤其是对袁绍要做盖棺论定,否则孙策不会给钱。这样一来,袁谭的支持恐怕要落空。

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意见发生了分歧。

荀认为应该缓一缓,至少要先将杨彪的三亿钱收到手中。这三亿钱不仅能换来粮食,更能换来军械。天子御驾亲征,安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一支装备精良的卫队,如何能征战?粮食可以在别处想办法,军械却非南阳造不可。马腾、韩遂都有千人左右的骑兵装备了南阳军械,天子没有,如何能让西凉人相信朝廷还有尊严?

刘晔则认为不能再等。孙策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他揪着袁绍不放只是借口,是逼着朝廷和袁谭翻脸。与其如此,不如以赦免袁绍为诱饵,让袁谭起兵攻击孙策,打乱孙策的步骤。只要战争一直在继续,孙策休养生息的计划就会落空,至少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再让曹操从益州方向保持压力,迫使周瑜保持警戒状态,甚至不时的发生摩擦,孙策两面受敌,难以持久。

荀反问。“子扬,如果袁谭不肯发兵攻击孙策呢?”

“那就由张则起兵,声讨袁谭,据冀州而有。”刘晔毫不示弱。“袁谭曾败于孙策之后,威信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