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433章 曹操请降

作品:策行三国|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5-28| 下载:庄不周TXT下载

策身边多年,熟悉孙策的思路,到任不过短短数月,便已经初见成效。(yqkxs)•(com)

孙策溯水而上,巡视了渔阳、广阳诸郡,直到居庸关。

▅庄不周的作品《策行三国》最新章节由?[一起&看小说]?全网首发更新,域名[(yqkxs.com)]▅『来[一起&看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qkxs)•(com)

马超、公孙度等人赶来拜见,上谷乌桓大人难楼收到消息,也亲自赶到居庸关,奉上名马、貂皮等礼物。看到儿子楼麓威风凛凛地站在孙策身边,难楼非常欣慰。

孙策下诏,赐上谷乌桓楼姓,并赐楼麓字,曰子路。

楼麓读过书,知道子路是圣人弟子,自己能和这样的贤者同字是莫大的荣幸。他当着父亲难楼的面,向孙策发誓,一定像贤者子路一样,以陛下为师,忠于陛下,保护陛下。

难楼也很高兴。儿子成了大吴皇帝的亲信,上谷乌桓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孙策宴请难楼,和他大致商量了互市的原则。上谷原本就有胡市,从草原上来的牧人会带着战马、牛羊以及皮货来交易,中原的商人也会在那里卸下货物,换成草原上的商品。依靠居中交易,上谷乌桓人一向过得很自在,人口也因此不断增长。

但草原能供养的人口毕竟有限,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向外扩张就是必然,而富庶的中原是首选目标。孙策清楚这一点,知道仅仅靠防是防不住的,长城建得再高也挡不住自然规律。

他和沮授、郭嘉等人商议后,设计了一个双方融合的计划。一方面,向草原上派遣读书人,设立学堂,教草原上的牧人子弟读书,读的当然是汉字书写的书籍,学的也是忠孝仁义。另一方面,从中挑选精英补充到军队和州郡机构中,让这些草原人看到希望,真正将自己当成大吴子民。

草原上的人口毕竟有限,从中选拔出的精英数量也不多,不足以影响中原士子的仕途,却能促进民族融合,将乌桓人、鲜卑人、匈奴人甚至更远的扶余人都变成吴人。

沮授、郭嘉开始还有些犹豫,孙策却很自信。后世的华夏民族号称有五十六个民族,汉人依然是主体,很多少数民族早就和汉人无异。现在才几个民族?户口千万级别的汉人和户口百万级别的胡人混居,谁更有优势,这不是明摆的么。

再说保守也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隐藏问题。不主动融合别人,迟早要被别人融合了。况且中原经过大战后,人口损耗不小,如果能将这些少数民族中的精英主动融合进来,不仅能削弱这些胡人的实力,也可以补充中原劳动力的缺口,两全其美。

经过孙策反复解说,沮授、郭嘉接受了孙策的意见。

见到卫觊,得知曹操有意请降,孙策并不在意。走到这一步,曹操也没别的选择,请降也是很自然的事。只不过他觉得还有点早,以曹操的性格,似乎不应该这么早就放弃才对。

按照原本的历史,官渡之战刚刚结束不久,还没到横槊赋诗的时候,怎么就怂了?

孙策也没往深处想,毕竟历史已经改变了,曹操自知无力回天,主动放弃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他随即命大鸿胪蒋干赶往江陵,与右都护孙翊配合,主持蜀王曹操称臣的相关问题。

沮授、郭嘉

(yqk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