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440章 皇恩浩荡

作品:策行三国|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5-28| 下载:庄不周TXT下载

累, 一部分来自袁绍的赏赐。

冀州是大州, 物产丰富,又不像中原人一样鄙视商贾,经商的很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草原的胡人做生意,大部分都是用黄金进行交易,所以不少世家手里都有黄金积储。

中平六年,袁绍来到冀州时,也带了大量的黄金、珍宝,用于赏赐文臣,笼络人心。因为冀州是主动投降,孙策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清洗,所以这些黄金还在各家手中。

此外,袁绍入主冀州后,还对不依附他的人进行了报复,比如当初支持韩馥的人,挖坟掘墓无数,也掠夺了不少黄金和钱币,这些黄金和钱币也随着赏赐和交易,陆续流散到各家手中。

崔琰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就冀州而言,至少有三十万斤的黄金闲置着。如果能将这此黄金用于流通,应该能解决一些问题,至少可以缓解一部分。考虑到黄金本身就是以大宗生意为主,若能以朝廷信用为担保,依从自愿的原则,确保随时随时可以兑换到真正的黄金,相信这个问题并不难。

毕竟如今手头黄金最多的就是以毋极甄家为首的中山商人,只要他们愿意支持这项政策,至少能提供十万斤的黄金。

孙策深以为然。这个办法其实并不新鲜,他如果想做,早就可以做了。只是他很清楚,这种事放开很容易,收手就难了。这不就是印钞票吗?用一块合金,铸出面值任意的货币,换来真正的黄金,这和抢钱没什么区别。一旦后世之主控制不住自己,滥发货币几乎是必然。

不过现在货币太紧张了,如果因噎废食,不加以调整,通缩必然会影响发展。

孙策让董昭、崔琰拟一份奏疏,准备提交朝会讨论。

——

董昭、崔琰告别后,孙策又坐了一会儿,问随侍的周不疑道:“你觉得镇北将军的建议如何?”

周不疑露出一丝惊诧,随即又恢复平静。“用心未必纯,却是好计。”

孙策笑笑。“何以见得?”

“冀州大富之家虽然不少,比起中原来终究还是要略逊一筹。冀州率先倡议施行,可见对陛下的忠心。有此一计,冀州人后降的短处大可抹去不提,从此昂扬于大吴朝堂。”

孙策莞尔一笑。这周不疑果然是七窍玲珑心,一下子就猜出了冀州人的用意。此计虽由董昭提出,却必是崔琰主导,而崔琰提出此计,必然是得到了冀州世家的支持,否则他这么做就是自找麻烦。

当然,他将毋极甄家推到前面也是有用意的。袁衡王后的地位不可动摇,其他夫人们的位次却大有商榷余地。甄宓在后宫的位置越稳,对冀州人越有利。以如今的形势,一个区域要想得到更多的利益,不仅在朝堂上要有足够的力量,在后宫也要有代言人,甄宓和毋极甄家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此时此刻,他们也顾不上甄家的黑历史了。大汉都亡了,那些也该翻篇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原世家的确有些托大了。他们不是想不到这样的办法,但他们就是不行动,反倒是急于翻身的冀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