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516章 歪打正着

作品:策行三国|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5-28| 下载:庄不周TXT下载

的全面备战,增加一万骑兵也是必须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取得最后胜利的可能。

战争的开销有多大,成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要从他们荷包里掏出的金币,而不仅仅是个数字。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到了这一步,就是想打退堂鼓都不可能了,能打得打,不能打也得打,想中途而废是不可能的。

反复商议后,荆楚代表提出,既然曹操疯了,益州疯了,全州动员,那就不是荆楚两州的问题,大吴其他各州也应该全力以赴,倾国以战。因此,请陛下下诏,召各州大族一起来商议。

孙策从谏如流,传诏各州推举代表,齐聚洞庭议事。能来的都来,不能来的可以上疏议事。顺理成章,在汝阳议政的贤良文学也要一起迁过来,继续参政、议政。

这么多人,如何安置就成了问题。

于是,以长沙相刘先、武陵太守桓阶为首的江南名士们联名上书,请求出资筹建岳麓书院。就在洞庭湖南岸的岳麓山下新建一个书院,用于安置来与会的代表和读书人,并作为议政之所。

荆楚原本一体,襄阳书院是荆楚人的书院,也没什么分歧。如今荆楚分家,襄阳书院自然成了荆州人的骄傲,与江南的楚州没了关系,楚州人心里多少有些不开心。这次借着陛下驻跸楚州的机会,建一个属于楚州的书院,不仅是楚州的脸面,更是与荆州人较劲的好机会。

听到这个消息,荆州人嗤之以鼻。一个书院不是有房子就行,还要有大儒,襄阳书院前有蔡邕,后有宋忠,都是当世大儒,你们楚州有谁,屈原吗?

此话一出,楚州人集体暴走,险些和荆州人打起来,闹出荆楚内讧的笑话。

不忿归不忿,楚州四郡的确没有能和蔡邕、宋忠相提并论的大学者。不过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蔡邕也不是荆州人,荆州可以请外地学者,楚州为什么不可以?

经过一番商量后,有人把目标盯上了赵岐。

赵岐是关中经学名家,更是《孟子章句》的作者。天子爱民,推崇《孟子》,赵岐所著的《孟子章句》大受欢迎,请这样一位学者来坐镇岳麓书院更代表了岳麓书院对新政的拥护,而不仅仅是研究传统的经学。

更难得的是,赵岐九十多岁了,身体还不错,再坚持几年就是人瑞。

蔡邕学问再好,能活这么久吗?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随即上书请诏。赵温是翰林院学士,请他担任岳麓书院需要得到天子的同意。

听说了相关的争论后,孙策欣然同意,并建议楚州贤良以《孟子》学为发端,进一步拓展学术范围,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爱民、利民,教化百姓,将民生、民本落到实处,为新政指引方向,提供建议。

赵温年纪大了。虽然挂着翰林院学士的名份,人却不在朝廷,一直在关中老家。得到圣旨后,刘先就派使者胡腾去关中邀请。不料事情出了意外。胡腾赶到关中后,才知道赵岐已经被关中书院聘为祭酒,出面邀请的人正是主持关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