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九十九章 热血沸腾之地

作品:吃货唐朝| 作者:肥皂快乐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5-16| 下载:肥皂快乐水TXT下载

李佑指着铜矿的位置说道:“这里的铜的储量大约30万万斤,预计年产量可达400万斤。”

目前德兴铜矿年产20万吨左右,400万斤就是2000吨。科技图书馆上技术都是最先进的,只是设备的水平达不到,只要是加大人工投入,年产2000吨,李佑还是有把握的。

“什么?这么多啊?”此时唐朝全国的铜产量,也不过700万斤。

众人都激动了起来。

接下来,李佑介绍了德兴铜矿的伴生金银的情况,又介绍了西沟铁矿的情况。

听到李佑介绍的庞大数字,就连高敬明这个经常跟大数字打交道的人,也十分吃惊。

李佑介绍了这两处矿藏的情况之后,建议进行重点开采建设。不仅能够迅速的提高大唐的钢铁和铜的产量,而且能够培养出一大批矿业和冶金有经验的人才。

他说道:“经过矿业学校建设的实践,这种半工半读方式,是迅速培养人才的一种非常良好的方式。

儿臣建议,以矿业学校为基础,大量招生,同时开采和建设这两处矿藏。”

李世民胸怀博大,要做千古一帝。他喜欢干大事儿,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根本就引不起他的兴趣。他听说这两处矿矿藏如此的巨大,十分振奋。

不仅仅是李世民,唐朝的大臣们也全都是一个毛病,说他们好大喜功也不为过,总之,全都喜欢干大事儿。

对于这样的好事儿,众人自然支持。

经过讨论之后,李世民决定,下大力气开发这两处矿藏,并就地建立冶炼厂。为此在当地建立两个矿业学校,分别招收1200名和1000名学生。在当地采用募工制度,招收大批的矿业工人,具体的数量按照需求而定。

这件事还是由太子李承乾总负责,研究院具体承办,工部配合。

研究院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干出的事情总是令人热血沸腾。

研究院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正直、忠诚、友爱、勤奋,满满的正能量,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进入了研究院的人们。

研究院里面的员工们,生活节奏比起其它部门的人,要快得多,精神面貌也大不一样。

乔海明平日里斗鸡走狗,自我感觉良好。进了研究院以后,才发现自己就像是个白痴,几乎什么也不懂。

刚开始的时候,他有点想打退堂鼓,不在这里丢人现眼了。可是看到尉迟宝琪那样的大傻,现在居然成了精了,心中真是不服气。

李佑答应了庐陵公主,要好好培养乔海明的,观察了他一阵儿之后,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办公房里。

他说道:“海明,我知道你的感受,我以前还不是跟你一样,斗鸡走狗的,那样的日子实在是没意思。踏踏实实地干点事情,日子过的充实,有成就感,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乔海明进入了研究院以后,看到了众人对李佑那种发自肺腑的由衷的敬佩,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