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87 南望(七)

作品:赤色黎明|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0-12-28| 下载:绯红之月TXT下载

国宣布退位,传位给拉玛八世王。这位七世王就在英国居住,八世王则在瑞士求学。暹罗的政权是由三位执政负责的。

中国方面决定采用一种很不地道的手法来解决暹罗问题。特使向暹罗执政提出租用土地的要求。包括克拉地峡在内上千平方公里土地租用25年的约期。那一带是山区,与中国控制的柬埔寨隔海相望。靠东有一大片的平原,挺适合种植椰子与油棕。山区也能生产不少经济作物。中国特使表示愿意开发这一带的土地。

执政们并没有弄明白中国想干什么,然后中国特使“软绵绵”的提出了中国的老挝省与暹罗之间的土地划分问题。当年英国与法国在解决殖民地矛盾的时候,土地划分上是法国吃了点亏。不少中国老挝省自古以来的土地现在在暹罗边界以内。中国特使认为,暹罗有必要做出一些友好的表示。例如允许中国开发这些土地,并且建设炼油厂之类的工厂。如果没有这起码的友好表示,中国也只能考虑一下自古以来的领土问题。

三位暹罗执政都知道中国在柬埔寨建设炼油厂的事情,如果运油的船只不绕过马六甲,而是在克拉地峡建设一条输油管,就能节省大量的运力。中国石油运输船队只用来回在克拉地峡地区输油管西端到中东之间的运输,输油管东端只需极短的距离就能往来于炼油厂与输油站之间。

中国承诺给暹罗的好处很大,包括帮助暹罗修建国内的铁路网,还有帮助暹罗建立国内的内陆河流交通网。铁路修建完毕后将由暹罗自己掌管,中国只提供技术援助,营运收入中国概不参与。河道交通就得暹罗人自己出钱买船。

暹罗方面知道中国已经与英国签署了友好协议,同样拥有压倒英国的陆军力量。暹罗惹不起英国,也惹不起中国。在中国特使软硬兼施之下,暹罗执政先与英国沟通,然后和中国签署了这个协议。协议中允许中国“独资建设与石油运输有关的工程”。

1936年3月1日,协议签署完毕。3月4日,一支运输船队就从柬埔寨到了克拉地峡附近开始卸载工程设备以及工程人员,到了6月,也就是中国参加柏林夏季奥运会的成员所乘坐的轮船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时候,中国工程兵贯穿这一带的勘探基本完成,试挖掘的工作全面展开。1936年8月1日,柏林奥运会正式开幕的那天,中国也正式确定了克拉运河的开挖线路,并且开始动工。

开凿克拉运河对暹罗是老调重弹的一件事。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五世王朱拉隆功是一位力主革新的国王,曾遍访欧洲,为泰国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当时的国际海运业已有了相当的规模,因此开凿克拉运河,让太平洋与印度洋间海运航道便捷的构想便应运而生。但是,那时国际间协力兴办巨型工程还不成时尚,单靠泰国的实力绝难胜任。接踵而来的则是一战,各大国打得血肉横飞,根本无力实施如此巨大的项目。

克拉运河一旦开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大型轮船可节省2至5天时间,这对航运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的国家无疑是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