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

作品:大流寇|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2-02-25| 下载:傲骨铁心TXT下载

北朝局面,他们恐怕死后百年都得担上汉奸名声,令子孙蒙羞。

但要是大清征服中国,他们就是新的大一统政权的从龙功臣,天下都为清治,又何来汉奸一说。

或者说,天下官民人等皆是汉奸,又哪来的汉奸。

真有汉奸,也不过是汉族中的奸小抗拒王法,是贼,是匪,绝非什么义民。

在这种极力“洗白(yqkxs)•(com)” 念头作崇下,相当多的降清明朝官员自告奋勇替清廷四下招抚,就是希望早日能够让清廷统一中国,好让他们生前能为新朝功臣,死后也为后世敬仰。

于沧州遇刺的招抚南方总督大学士洪承畴是此类官员的为首者。

籍贯南方的官员更是竭力怂恿大清南征统一中国,并大谈特谈说什么江南民风脆弱,大军一到就能平定。

更有人说,都不须大军,只要兵至长江,传檄可定。

在豪格、孔有德山东败讯传来之前,多尔衮也是倾向于占领整个中国的,因为中国的兵马不管是贼兵还是官兵,对上大清兵都是不堪一战。

形势的发展也极其有利于清廷,经数月征战,大清兵已从入关时的十二万扩了一倍还多,降将如云,顺军又一路撤退,直接滋长了多尔衮要立不世伟业的雄心,故而六七月份间就开始着手秋冬以多铎为帅南征。

不想,山东一线的战局却是大不利清廷,一支自南直淮扬而来的贼兵竟然连败大清两阵,如今更是连辽东、京畿都受这淮贼威胁,多尔衮自然要重新权衡国策,至少是不能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再树新敌。

议政王大臣会议,多尔衮震慑满洲不服,随后在范文程的劝说下,有鉴局势恶劣发布文告:“深痛尔明朝嫡胤无遗,势孤难立,用移我大清宅此北土。厉兵秣马,必歼丑类,以靖万邦。非有富天下之心,实为救中国之计...⅛(一起看小%说)_[(yqkxs.com)]⅛『来[一起看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qkxs)•(com)”

这封文告中,多尔衮表示大清只是暂领北直、山陕,京畿,“不忘明室”的汉族官绅可以去南方辅立贤藩,共保江左,从而南北两方合力救中国。字眼中,更是给南方明朝政权以希望,他们若是有能,将来未必不能还都北京。

当真是极具诱惑,也充分显示了多尔衮的胸怀和眼光。

范文程认为只要大清对明室释放足够善意,就能让南方的明朝政权继续将流贼当成主要敌人,这样接下来南北合作共剿灭流贼的意图就能实现。

多尔衮为睿王,自是睿智。

他知道大清眼下虽兵强马壮,实力远超顺、明,及那山东淮贼,可由于他的过度自信导致用兵失策,造成外强中干,局部地区反而不如贼兵,给了从前不重视的对手可趁之机,竟然兵锋直指京师,使他这摄政权的权威受到打击,也让他在京中颇为被动。

这次议政王大臣会议就是个警钟。

如果事态继续恶化下去,难保满洲内部反对他的势力和呼声不会再次疯涨。阿济格和多铎都率军在外,万一京中逼宫,他根本没有能力反制。

军事层面上,山东先后阵亡近四千真满洲将士,这对

(yqk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