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30章 铜钱从哪里来

作品:革宋|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2-27| 下载:绯红之月TXT下载

去福州开开眼界,其中不乏赵知拙的老朋友。希望赵嘉仁能够妥为接待。

赵知拙的信是靠赵嘉仁的仁通快运送到赵嘉仁手中的,而仁通快运也运人。此时赵知拙的老朋友徐经孙与陈茂濂两人正乘船到了马尾。这两位老先生最初先到了福州,然而经过马尾之时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楼房,都被惊呆了。徐经孙当过福建路提点刑狱,对于福州非常熟悉,他非常清楚马尾到底有多荒凉。

按照最初的计划,两位老先生是要直接去见赵嘉仁。现在他们改了思路,在福州休息了一下,就前往马尾去看个究竟。

“福州城也有很大变化。”在船上,徐经孙对陈茂濂做了个评价。

他们在马尾上岸之后,就看到一条宽阔的道路从港口直通马尾。仔细看看,路面不是土路,而是一种说不出的灰色玩意。费力的弯下腰用手戳戳地面,就发现地面很坚实。老头子也不想再去分辨,有点颤巍巍的直起腰。仆役撑起了小轿,两人在可以称为滑竿的双人小轿上坐下,仆役抬起轿子顺着大路向北边的城市密集区走去。

马尾在闽江以北,北高南低。赵嘉仁选这里建设新城的理由之一,这种地形非常适合搞上下水。

两位老先生并不知道这其中的理由,他们看到的是刚栽种不久的纤细行道树,还有街道两边的商铺以及公共建筑。很多建筑都没完工,那些建筑工人们正在玩命修建。

“福建人这么有力气么?”看到两个人就通过吊车吊起巨大的物件,陈茂濂讶异的问。

徐经孙也被这局面弄到理解不能,同样皱起了眉头。这不能怪老先生没见识,大宋有类似滑轮组的经验,却没有滑轮组的概念。赵嘉仁的这些设备完全是基于滑轮组的理论实现的,所以实际效果当然超出了经验的范畴。

此时已经是中午,两位老先生就见到一队队的小娃娃们整齐的排着队在街上走,每到一个社区就有一些该社区的学生离开队伍。徐经孙不解的问陈茂濂,“这些……,应该是学生吧?”

“……应该是吧……”陈茂濂非常疑惑的答道。接着他倒是爽快的说出了自己真正的疑惑,“可这些学生未免太多了!”

和新中国一比,大宋的识字率也就那样了、即便是以考试著称的福建路识字率也只有不到20%。身为红旗下出身的人民,赵嘉仁对于普及教育有异乎寻常的坚持。即便没办法对整个福建进行普及,至少赵嘉仁的部下们得强制普及。

马尾这个地方住的95%都是赵嘉仁的部下,至于其他的5%也沾了光。所有适龄儿童统统要接受教育,即便是成年人也要去上扫盲班。100%的适龄儿童上学所造成的学生规模的确把见多识广的两位老先生给唬住了。

在往前走,就看到墙上刷着整整齐齐的简体字“爱国卫生月,消灭病虫害”。与其他大宋官员一样,这两位都有自己的学术专攻,搞的是《四库总目》这个图书馆类专业。墙上的简体字他们倒也能懂,每个字拆开来,他们也认识。只是合并到一起,他们就不明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