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卷四 军火帝国 第九章 国家代言人

作品:国策| 作者:闪烁|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2022-11-14| 下载:闪烁TXT下载

了雇佣合同,担任+慕华的私人保镖。

+彦博不相信其他人,却对曾经救过+慕华的康晓霆青眼有加。

搞定了私人问题,公司的细节问题由+慕华与纪佑国派来地王元庆磋商。

按照纪佑国的意思,“中重公司” 主要经营军火出口贸易。

国务院总理庞兴龙亲自出面,让32家国营军火生产企业与“中重公司” 签署合作协议。

协议对军火销售地方式做了两种规定。

一是由“中重公司”提前向军火生产企业预支购买款项的50%,分担军火销售风险。收到客户支付地款项后,“中重公司”按照合同具体规定,抽取销售总额的5作为营销推广费用。

二是由“中重公司”代销,不向军火生产企业预支购买款项,按照合同具体规定,抽取销售总额地作为营销推广费用。

两种合作方式,能够确保合作双方都获得可观利益。

对共和国的各大军火生产企业来说,由“中重公司”代销,解决了各大企业的营销问题,避免了企业间恶性竞争,不但能让“中国牌”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卖出更好的价格,还能使军火生产企业旱涝保收,减少了营销环节产生的额外支出。

对“中重公司”来说,在不需要考虑生产的情况下,达到了垄断经营军火出口贸易的目的,为推销“中国牌”武器装备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向军火

军火生产领域进军打下了基础。

虽然纪佑国最初的想法是利用民间资本解决国家遇到的难题,替国家分担风险,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共和国生产的武器装备,但是谁都知道,纪佑国的主要目的还是整合国内的军火企业,借此推进国营企业改制。

军火行业与其他生产制造行业有很大的区别。

不说别的,某些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制费用高达数十亿、甚至数百亿,最终的产量却少得可怜。比如,美国在研制F-22战斗机的时候,投入300多亿美元的研制经费,产量却不到200,平摊下来,每架的研制经费就过2元。虽然很多研究成果会在其他武器装备上得到利用,或在民用领域得到推广,但是高昂的研制费用能让任何一个国家望而却步。研究F-35的时候,美国就以“共同开”的名义邀请其他国家参与研制工作,分摊研制费用。

扩大出口,成为分摊研制费用的最佳办法。

仍然以美国为例,美军采购的F-16战斗机的价格仅为出口价格的50%。通过大规模出口,不但能够以量产的方式降低制造成本,分摊研制费用,还能从中赚取高额利润,刺激军火企业开新技术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整合军火企业也是缩减费用的有效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有数百家军火生产商,仅制造军用飞机的企业就有波音、格鲁曼、道格拉斯、共和等十多家企业。经过数十年展,美国的军火生产商减少到了十多家,生产军用飞机的只剩下了波音、洛马、诺斯罗普与通用电气四家。企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