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卷八 百年积怨 第七十一章 民主表决(240票加更,求270票)

作品:国策| 作者:闪烁|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2022-11-14| 下载:闪烁TXT下载

王元庆朝顾卫民点了点头。表明就是这个意思。

“日本使用核武器已经对战争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如果我们……”

“事实证明国的战略防御系统拥有足够的拦截能力。”王元庆显得有点武断, 没有给顾卫民太多的发言机会“在总参谋部提交的战斗报告中明确提到,拦截十二枚导弹用了我国战略防御系统不到一成的拦截能力。军情局早已证明,日本的战略投送工具不会超过一百件,在此之前已经用掉了十二件,还被摧毁了数十件。由此可以断定,日本剩余的战略投送工具非常有限。换句话说,我国战略安全没有太大问题。

我们不得不重视另外一个问题,‘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持续警戒时间非常有限,日本也知道这一点。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得降低战略警戒级别,如果日本在这个时候发动袭击,结果会如何?因此,我建议尽快扩大打击规模,迫使日本再次发动战略反击!”

顾卫民没再多说什么,因为王元庆是从国家战略安全出发做出了这样的决策。

“打击对象是什么?”外交部长阎尚隆问了一句。

“日本的所有核设。”王元庆朝有点激动的项铤辉压了压手,说道,“虽然日本的大部分核设施都是民用核电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无法用来生产武器级核原料的轻水反应堆或者可控聚变反应堆,但是

一部分是重水反应堆。也就是说,不能排除日本将为军用的可能性。”

“这么做,会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宗应仁也问了一句。

“后果肯定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对我们来说,需要承担扩大战争规模的后果。”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好的方面更多。前面已经提到,通过打击日本的核设施,能够最大限度的迫使日本再次发动战略反击。其次,可以消除潜在威胁。设想,如果转有核废料的弹头落在我国本土,算不算核袭击?第三,能对某些国家,比如印度起到震慑作用,让其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消除两线作战的危险,对顾主席的新德里之行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战争难度,从而减少我国的战争损失与消耗。”

虽然王元庆对每个问题都是点到即止,但是这番话的意义却非同寻常。

战略策划阶段,如何避免两线作战就是王元庆等人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共和国没有能力攻占日本,也就不可能在两个方向上同两个强大的敌人作战。为此,王元庆才会出访伊斯兰堡,为巴基斯坦提供“战略安全保障”,以便在危机关头,能够借巴基斯坦牵制印度,从而降低共和国的战争压力。让顾卫民出访新德里,目的也是一样,稳住印度,让鲁拉贾帕尼不要做蠢事。只是联盟与外交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威胁,只有真正的威慑才能让印度老实下来。如果共和国通过战争摧毁日本的核电站,在日本国内大范围放射性污染,印度就会三思而后行,因为印度也有数十座核电站,不但大部分都是老式的裂变核电站,还有很多就在大城市附近。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数据,如果印度的核电站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