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一一零章迁都之争(四)

作品: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作者:雪恋1988|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2020-12-19| 下载:雪恋1988TXT下载

在大秦朝以前的可靠典籍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太昊与伏羲并无任何瓜葛。荀子生于战国之末,他在《正论篇》中提及“太昊(yqkxs)•(com)” ,在《成相篇》中又言“伏羲⒎([一♂起看小说])⒎『来[一♂起看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qkxs)•(com)” ,两名共见一书,可见自非一人。

同样,炎帝和神农也是两个人,没有任何渊源的两个人。

最早将太昊与伏羲并称为一体,将炎帝和神农并称为一体的,就是刘歆,他并据此理由在《世经》里建立了一套新的上古帝王世系。

刘歆将伏羲与太昊并称,炎帝和神农并称的理由是什么?

按照刘歆的五行相生的五德终始理论,帝王应从木德始。于是他从两个方面找到依据,一是《左传昭公十七年》上所载的“郯子来朝”推断太昊为古帝之首。二是从《易传》中找到依据。《易传》曰:“帝出乎震”,震为东方之卦,五行属木。按五行相生之序,首为木,且太昊为东方之帝,“东方曰夷”,故太昊配木德。又《易系辞下》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所以刘歆接着说,“炮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伏羲就是太昊,太昊伏羲氏继天而立,神农、黄带皆继太昊伏羲而立。

刘歆的这个理由实在经不起推敲。伏羲与太昊都是上古大神,到底是不是一个人,无法断论,而炎帝和神农却绝对不是一个人,这有很多的史籍可以论证。

曾炩非常兴奋,激动地说道:“老师,那能不能这样理解,刘歆的《世经》根本就是为王莽簒汉而作,纯粹就是胡扯八道?”

郑玄脸显痛苦之色,久久不语。

“老师……”曾炩叫了一声,催促道:“老师为何不说话了?”

“大元帅,刘向、刘歆父子是古文经学的始祖。从刘歆奏立《左氏春秋》、《周官》等为官学开始,本朝儒学分裂为今、古文经学两派,双方斗争了两百多年。如果现在指出刘歆在《世经》上的错误,等于承认今文经学的儒士们对古文经学的批判。这将直接导致两学派纷争再起,官学也将再次受到强烈的冲击。”襄楷叹了一口气,对曾炩做了一番解释。

王莽在《自本》中自称是黄帝和虞舜之后,在春秋晋史占卜有“土火相乘”之语,王莽据此说汉是尧后,自己是舜后。汉为火德,自己是土德,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将取代汉的火德。如果王莽是黄帝及虞舜的后人,那依据刘歆五行相生的五德始终理论,王莽就不是土德,他无法自圆其说。于是为了弥补这个巨大的失误,刘歆在《世经》中就把伏羲与太昊、炎帝和神农并称了,根据这个全新的上古帝王排序,王莽就是土德了。

光武中兴后,今文经学家曾对《世经》中的上古帝王排列次序有过争论。很多人提出《世经》所记述的古史系统自唐尧以上是依据了《易系辞传》、《左传》、《国语》、《祭法》和《考德》这五部书,但这五部书没一部可靠的,认为都是刘歆的伪篡之作。那时《春秋内外传》全在刘歆的掌握之中,他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今文经学家们并据此推断古文经学的大量典籍都

(yqk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