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六十五章 工业(二)

作品: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作者:木林森444|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1-11-22| 下载:木林森444TXT下载

建立工业体系,只建一座钢铁厂是远远不够的。

青岛钢铁厂的1号高炉和1号、2号平炉在10余天前就己建好,并且开始启动进行第1次炼铁,当然这次炼铁还是属于试车运行性质,因此投料只有正常用量的50%。而就在二天前,德国工程师齐格尓确定,在今天上午可以出炉铁水,并启动两座平炉进行试炼。

虽然只是试车运行,但毕竟是华东政府首次正式出铁,也意味着钢铁厂可以正式投产,其像征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华东政府也决定举行一个盛大的庆贺仪式,主要的领导人均要出席,而正好詹天佑也在这个时候访问青岛,于是也来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詹天佑当然不懂冶铁炼钢技术,但他也知道钢铁技术和铁路一样,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钢铁技术和铁路还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建造铁路需要大量的钢铁,因此是钢铁技术的进步决定了铁路技术的发展,而铁路建好以后,大大提高交通运输的成本,反过来又促进了钢铁的发展。

尽管詹天佑在中国修建了几条铁路,但使用的轨道都是从外国购买,只有在汉阳铁厂建成投产以后,中国才能生产少量的钢轨。虽然詹天佑只管使用钢轨,而不用管钢轨从那里来的,但从心里来说,还是希望自己修建的铁路尽可能俯使用国产钢轨。

早上,詹天佑在杨育新的陪同下,来到青岛钢铁厂的1号高炉前。高炉炼铁的设备当然并不是只有一座高炉,而是一整套系统设备,包括有高炉,热风炉、粉煤仓、喷吹站、配料间、上料传送车或上料传送皮带、轨道、铁水罐车或是铁水槽等等,这还不算配套炼钢的生产车间或是铸造车间,这整个一套系统的占地达千余平米。而在这一套系统设备的左边,还并排正在进行着另一套系统设备的施工建设。

这时高耸入云的高炉顶部还在喷吐着浓厚的黑烟,而除了热风炉还在继续在向高炉内吹鼓热风之外,其他的设备均己停止了工作,在高炉前围聚着10余名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其中有2、3个外国人,安全线外,己站满了钢铁厂的工人,以及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而在高炉右方约200余米的地方,己搭好了一座主席台,台前放置着数排椅子,大约有近200个座位,詹天佑和杨育新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座。随他们一起来的学生也来到现场,并在后排坐下,因为这正是像这些学生们展示华东政府工业化建设的大好机会。

时间不长,夏博海、秦铮等领导人在台上就坐,而台下也己坐满了人,青岛钢铁厂的厂长徐浩扬首先在主席台上至欢迎辞,并且大谈钢铁厂的建设发展规化。在德国方面协助完成了2座高炉和2座平炉、2座转炉之后,还将继续再修建两座同等级的高炉和2座平炉,做为第一生产区。全部工程预计将在1905年全部完工,产量将达年产钢材10万吨以上。

这个时候汉阳铁厂只有3座248m??的高炉,平炉、转炉各2座,年产钢约6万吨。而日本的八幡制铁所的第一座高炉虽然在1901年11月18日开始作业,但在出铁水时熔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