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740章:阴阳论变出,易修在中庸

作品:浑天记| 作者:十二子南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2-01-17| 下载:十二子南申TXT下载

是为尽人事改其运一说,而称之‘理’。

这‘命’代表阴阳,是固定的基础之数,可比先前所说的‘分’;‘易理’则代表变化,是不固定的变化之数。

低了说,是人的道德条理与认知的规则;高了说,是万千大道的化繁为简的惟一法则!

眼前少年,概道之论,已化繁为简,合万千象于一个‘易’字,真是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他心中暗道,这天机道子果然见解开独到,若与之深论日久,说不得自己能因此受益匪浅!

于是,他诚心发问:“那...比如凡俗樵夫扛柴,扛百斤伤不了身子,但再加十斤就伤了身体,这是为什么?”

洛羽微笑摇头,说道:“扛柴的事我不懂,但我懂得钓鱼。比如有的人有时候钓到大鱼,鱼的力气很大,拉又拉不上来,可又舍不得放弃,这来来回回花了好些时辰才把大鱼弄上岸,有时甚至还差点被大鱼带入水中淹死!

你看,这就不仅仅是伤到身体了。

其实钓鱼和抗柴虽然不同,但皆因贪心而使人受伤却是一样的。百斤是樵夫的力量所能承受的极限,虽然多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

害。”

说着,他拿起一根细小的树枝,比划说道:“可若是在百斤以外,就算是一斤、哪怕是一根稻草,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又何况十斤呢?”

老樵夫默默点头,又问:“天地万物,若欲修道求果,必先化人形,如此人为什么能得天独厚,称得上是天地之灵长呢?”

洛羽答曰:“那是因为,人的眼睛能够收万物之色,耳能受万物之声,鼻能受万物之气,口能受万物之味。而声色气味是万物的根本,人都能感知并化为己用。世间万物,也唯有人能认识万物,如此能以一物识万物,这难道不是万物之灵长吗?

而人既然是万物之灵长,那圣者则是万人之灵长。”

“这是为何?”不知何时,老樵夫似成了求知求索的老学子,整期待地望着年轻的小老师洛羽。

洛羽报以微笑,遂看向了远处那巍峨屹立的万象金峰,喃喃道:“圣者...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看似中庸如静,却能以一心观万心,一生观万生,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尔。”

“一心观万心......一世观万世?”老樵夫随之呢喃自语。

他知道自己今日,算是真的碰到高人了!

眼前这看着十分年轻的少年,其一番言谈论道,可谓见识超群,非常人可比,已远胜他这闭门造车的老儿不知多少,难怪此子能得天机老人看中,成就道子之位。

如此天纵之姿,超凡慧悟几如神仙中人,着实令人不得不五体投地啊!

心中感叹之余,老樵夫又问道:“敢问小郎君对人之三魂七魄,有何见解?”

洛羽想了想,一边重新换了新的香饵,一边说道:“对三魂七魄一说,其实晚辈有些不同的看法。”

老樵夫却没有一丝的不茬,反倒极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