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十五章太极之丹田

作品:混战学院| 作者:李兴禹|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0-12-30| 下载:李兴禹TXT下载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之实意。同样大的支撑底面积重心愈低稳定角愈大则站立得愈稳定愈容易掌握自已的平衡。当然降低重心的高度是以有利于运动为原则。

人体在站立或活动时如降到适当的低度则肢体能伸屈得更长有利于进退舒展。另外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图解法则人体站立向前推力时与地面形成的角度愈小其所成的合力愈大。比如:某人靠在不大于其体重的一物体上只要身体做出一定的倾斜角度就能推动该物。虽然他本人没有任何从主观上想用力去推。事实上他自身体重倾斜后所产生的力足以推动该物体。

重心低站立稳固则上体愈能舒松、轻灵、敏捷、运动自如呼吸也能平稳、均匀、深长。重心低能使精神、思想、情绪达到安舒、集中、平静。才能更好的用意识引导动作。

《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以心行气” “先在心后在身”。杨禹廷宗师也说:“以意导体以体导气”“意识是第一主导”。所以在塑造各种姿势或完成要求的动作之时皆先要有意念的引导。要使自已达到“气沉丹田”意念的先驱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在因素。

综合以上的例证和观点可以总结出“太极拳要求的气沉丹田”就是在练拳和推手时无论在定势刹那之间的“静”和在动作不断进行时的“动”都要运用“意识引导动作”和“体神的彻底松净”。尤其是腰部的舒松(使脊椎上最大的向前弯曲的腰弓往后垂直)能让自己的重心沉降到中轴线与小腹下部的交叉处。这样就真正做到了气沉丹田。

如何“沉”法

有的练功家所谓的“气贯丹田”(主要是指下丹田、小腹部位)亦称“气沉丹田”或“丹田注气法”等。即是:当吸气时自感有气下行至小腹。呼气时此“气”由小腹徐徐吐出并有意下沉小腹使之产生感觉此即称“气贯丹田”。当深吸气时横膈下降幅度增大可以直接压挤肝、脾、胃、肠等脏器而产生下行之力。另外通过以意领气日久自然意到气到而呈现气贯之感与力感合而为一便形成气贯丹田。

气贯丹田可以行气往下能促使腹式呼吸的形成。另外气贯丹田时小腹确有吸气时凸出呼气时回缩的动作。

还有不少练功家把“气沉丹田”只解释为:“在练功时尽量加深呼吸、加长频率把呼吸气向下引到丹田处”。

分析这些解释不难看出讲说这种道理的人是富有想象力的。稍有生理知识的人都知道人体与外界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主要是依靠肺部。空气能出入的内脏只是肺脏。外界的空气不可能穿透肺底、膈肌到达腹中更何况深在小腹的丹田呢?应该说是:在进行“腹式深呼吸”有了腹部肌肉的收缩、扩张配合了胸廓的呼吸运动加大了吸气量而矣。

还有人把“意守丹田”当成“气沉丹田”。他们说在练功时把精神、思想、意念集中在丹田处。由于长时间意领、意守就能意到气到此即为“气沉丹田”。“意守丹田”是气功锻炼的方法之一。气功中的“导引术”就是在练功时把意念集中守于“玄窍”上丹田印堂穴、中丹田膻中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