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31部分

作品:将夜(精校)| 作者:猫腻|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2022-03-04| 下载:猫腻TXT下载

木柚的脸色越来越憔悴。

王持紧张地躲在打铁炉后,不时抬头看一眼天,似乎在祈祷什么。

只有六师兄的铁锤依然不停挥动,满地都是被爆头而死的战马。

潮水般的骑兵之中,已经看不到铁剑的寒光,只有不停飞起的残肢与鲜血,证明那个握着铁剑的男人还活着,还在战斗。

夜渐渐黑了。

西陵神殿点燃了火把,继续攻击青峡。

无数火把映照之下,黑夜仿佛白昼。

青峡前的琴箫声越来越乱。

北宫与西门的脸色不再苍白,双颊泛着非常不祥的红晕。

他们不再咳血,因为他们已经咳不出血来。

木柚的头发蓬乱不堪,念力已将枯竭。

即便是六师兄粗壮的双臂,也开始颤抖,铁锤甚至有些变形。

四师兄盯着河山盘,沉默不语。

王持已经从打铁炉后站起身来,看着夜穹喃喃说着些什么。

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二师兄的身影。

但他们知道二师兄还在战斗。

铁剑依然在。

因为青峡还在。

整整一夜时间过去。

这一夜所发生的故事,那些坚持,很难用言语去叙说清楚。

守青峡的书院弟子,和攻击青峡的神殿骑兵,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清晨来临,天光却依然黯淡。

王持一直在看天,脖颈早已酸痛无比,但他却没有什么感觉。

忽然,他大喊了一声。

六师兄听到这声喊,微微一怔,把变形的铁锤掷出,砸翻冲过来的一名骑兵,然后快速走回铁篷内。

四师兄左手离开河山盘,噗的一声吐出血来,他却毫不理会,用最快的速度取出一张符纸,用尽念力把那张符纸变成一缕清风。

清风来到打铁炉上。

六师兄用最大的力量抽动着风箱。

风渐疾。

然后有风自青峡里来。

风势渐骤。

王持看天一日一夜,就是在等风,等他需要的风向。

此时北风已至。

他从怀里取出早已备好的药粉,双手颤抖撕开,洒到炉火之上。

一道微甜的气息,随着药粉被高温的火焰蒸发,弥漫在铁篷里,然后随着青峡里涌来的北风,向着南方的原野而去。

神殿骑兵,还在不停地向青峡发起着冲锋。

他们忽然闻到了淡淡的甜香。

然后他们开始流血。

鲜血从他们的眼睛里、鼻孔里流淌而出。

他们流出的血,也带着淡淡的甜香。

一名骑兵死之前,忽然想起来,自己曾经闻过这种香味。

那时他还在家乡,有个美丽的姑娘沿街贩卖一种白色的花。

这种甜香就是花香。

桅子花的花香。

原来花香真的可以袭人。

真的可以杀人。

青峡前,铁剑再现。

虽然已然黯淡无光,虽然剑锋上出现了好几处缺口。

但铁剑出现,依然代表着死亡。

不停有骑兵倒下。

无数的鲜血溅飞到高空之中,然后落下,就像一场血雨。

血雨之中,君陌不停地杀着人。

风起风息,花香渐散。

骑兵渐退,青峡之前终于出现一片平整的地面。

君陌手持铁剑,站在其间。

他的身旁到处都是尸体。

没有骑兵继续冲锋。

黑压压的潮水,变成了安静的大海。

一名南晋将领看着眼前这幕惨烈的画面,忽然觉得非常疲惫。

这夜死了太多人。

他知道如果再继续冲锋,书院诸人最终必定守不住青峡。

花香不可持久,那个手持铁剑的男人,也总有倒下的那一刻。

但他没有命令下属继续冲锋。

因为所有人都已经心寒,都已经绝望。

潮水拍打礁石,可以拍打亿万年。

但没有人能够承受。

将领注意到,自己麾下以勇武著名的几名校尉,正在望着南方的大营,他知道这些人和自己一样,都在等着鸣金收兵的声音。

但始终没有声音。

他们想要提缰再战,却没有勇气。

不知是谁开始,也许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骑兵,马蹄微响,离开被血染红的青峡,向着南方而去,然后越来越多的骑兵沉默离开了青峡。

君陌单手执剑,站在青山之前。

他浑身都是血污,脸色苍白,神情却依然宁静。

蔚然深秀,是用来形容山林的词语。

有时候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与容颜。

比如此时的他。

看着渐渐离开青峡的万千骑兵,他手中的铁剑终于缓缓落下。

他转身望向铁篷下的师弟妹们,平静颔首致意。

然后他抬头望向青山。

晨光中,只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他应如是。

※※※

〖注:这一章没法分,只能一路写下来。我写得很欢喜平静,这句话是宁缺过青峡时便想好的,这就是我喜欢的二师兄,如青山。〗

第一百五十三章

长安城的敌人

大唐北方三郡,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这里才是真正的主战场。

自荒原南下的金帐骑兵,与大唐骑兵在原本肥沃的原野间厮杀不停,战场绵延数百里,每时每刻都有战斗发生,每时每刻都有人死亡。

战场上,金帐王庭的祭司和大唐军中的修行者不停出手,天地气息震动不安,无数重装骑兵舍生忘死地冲锋,原野早已被涂成了血红的颜色。

在葱岭一带,舒成大将军指挥的大唐西军,在付出了两万余名将士的生命之后,终于在高原上击溃了月轮国大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因为路途遥远,尤其是粮草辎重补给问题,大唐西军没有就此回援北方三郡,而是选择进入葱岭,冒着逐渐严寒的天气,直袭月轮国。

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事的大唐东疆,此时也处于血火之中,数万草原骑兵在原野间肆虐,八百骁骑带领着数万义勇军和东北边军自燕国归来的残兵,在进行着最惨烈的抵抗,并且逐渐扭转了极度被动的局面。

在本土作战,能够得到临时官衙和唐人们的大力支援,除此之外,唐军能够在东疆如此迅速地扭转局势,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此时的草原骑兵缺乏指挥,隆庆皇子早在多日之前便甩掉了这群下属。

隆庆不是一个人离开的战场,他带走了最精锐的近千名神殿骑兵,还有绝对忠诚于他的两千余名左帐王庭精锐骑兵。

举世伐唐之战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清肃的秋天渐渐过去,冬风渐起,大唐肥沃的原野被冻得干硬,每当马蹄踏过,便有烟尘大作,三千余名骑兵,奔驰在大唐中部的原野上,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条黄龙。

连续不眠不休高速奔袭,这些骑兵早已疲惫到了极点,即便是隆庆也觉得快要支撑不住,但他始终没有发下暂时休息的命令。

大唐的主力部队被调拨一空,中部诸郡,除了战斗力普通的厢军之外,竟是再也没有什么防御的力量,根本无法拦截这支骑兵。

此时隆庆和他的骑兵已经近了长安城,他当然不能休息,因为他知道长安城马上就要开启,而且这座雄城无人防守。

长安城四周的官道上,满是灰尘与脚印,还能看到很多被遗弃的厢柜行李,这些都是周边地区难民留下的痕迹。

令人感到庆幸或者说佩服的是,在唐国朝野合力之下,近百万避战难民,竟在短短的两天时间之内,便被接入了城中,道路上看不到一具死尸。

各州郡运来的粮草,在更早的时间便已经入城,周边县乡完全放弃,坚壁清野,所有城门已经关闭,只剩下朱雀大道正对的南门供人进出。

城门外行人寥寥,不多的将士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各个方向,长安城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而且他们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