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5章 力士献艺影戏院

作品:精武梦| 作者:翁墨宸|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2022-06-01| 下载:翁墨宸TXT下载

自己代言……”说到此处,他看着刘金水和杜月笙不解的表情,连忙解释道:“代言是我们的家乡话,也就是替自己的一些商品或者企业做广告的意思。”

“哦哦”刘金水和杜月笙异口同声地点了点头。

前来观看奥皮音表演的人很多,陈耀扬和杜月笙拿着刘金水抢购而来的门票随着来观看表演的人们挤进了影戏院。步入影戏院的大门便是圆形的大厅。大厅以八根大理石柱支撑而起,四周围为圆形的廊道,正好绕大厅一周。大厅的正中央是个大旋阶梯,阶梯由汉白玉石铺砌而上,装修豪华,一派欧式的宫廷风格。这一切在陈耀扬这个未来人的眼里并不算什么,可在杜月笙和刘金水的眼里却是生平第一次所见,他们不仅看得目瞪口呆,一路上还四处观望,甚至不停地交头接耳,大声称赞。

其实,上海滩早期放映电影并没有影戏院,看影戏都必须到茶楼或者饭馆,这大概是沿袭了上海滩饮茶听书的风俗。1897年起,上海滩的天华茶园、奇园、同庆茶园等都曾经放映过电影。看电影和听书终究是有所不同的,它必须在隔绝光亮的情况下,让观众置身于黑暗之中方能播映。因此,这些茶楼特地开辟了一间单独的雅房作为放映电影的场所,而茶楼则在门外向所有来观看电影的人们出售门票。但是,由于放映者所携带的放映机和电影胶卷比较残旧,再加上光线太暗、形象模糊,影片放映时如同下着淅沥小雨一般,而且又经常的断片停映,致使营业的收入每况愈下。

到1899年的时候,有一位名为雷玛斯的外国人,他接手了这位放映者的放映机和影片胶卷,然后经过周密的筹划,将放映的场所选在了上海滩是最出名的茶楼“青莲阁”楼下的一间雅房里,并在雅房的门外挂起了许多的电影剧照和海报,同时雇用了几名穿红戴绿的印度人在雅房的大门口吹吹打打,果然招徕了许多的观众。后来,雷玛斯在海宁路的乍浦路口用铅皮搭建了一座可容纳250多个座位的简陋影戏院,这就是上海滩的第一家影戏院“虹口电影院”。

由于放映电影的利润丰厚,一些洋商买办、地方权势、南北财团、流氓头子、富家阔少等蜂拥跟风,在短短的时间里,上海滩接连出现了维多利亚影戏院、阿波罗影戏院、恩派亚剧场、夏令匹克电影院兼营放映的影戏院就有数十家。

陈耀扬等人的穿着本就比较落魄,能有钱购票走进影戏院已实属不易。在那些自认为身家颇丰,身份高人一等的富家公子、小姐和富婆的眼中,他们三人只不过是一群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跳梁小丑,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小瘪三。陈耀扬对此本就非常的介意,再加上刘金水和杜月笙大嚷大叫的样子,令他的形象俱损。看着所有人不屑地看着自己的眼神,心中一阵的羞愧难当,真想立即找个地洞钻进去得了。

所有的观众来到二楼的戏院厅里,依照自己所购买的门票号码寻找着自己该有的座位。待所有人全部坐定后,从戏台的后面走出一个身材矮胖,圆脸肥肚,一脸狡诈之色的洋人。此人说起话来,脸上的肉堆得像一团“肉球”,微笑起来,一双眼睛眯得成了一条线,脖子粗大,脖子上的肉一层盖着一层。身上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和一条黑色的吊带裤,圆挺的肚腩好像一颗快要爆炸的气球,差点就要把白色的衬衫给撑破似的。只听此人用一口不太流利的中国话说道:“大家好,郭(我)叫窝里(沃林),欢迎各围(位)来刀(到)阿波罗英西园(影戏院)观看英国低(第)一大力死(士)奥皮银(音)的标(表)演。”说完顿了顿续道:“香(现)在,就尤(有)请大力死(士)奥皮银(音)伤残(上场)。”

话音刚落,又从戏台的后面走出一个洋人来。只不过这个洋人和自称沃林的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沃林是长得矮胖圆滚,俨然就是一只“肉球”。而奥皮音则是魁梧高大,臂粗腿圆,腰如水缸,身似铁塔。一头金黄色的卷发比“q面”还要劲抖,浓眉大眼,一脸横肉,上身裸露在外,胸脯上一撮黄毛特别的抢眼。这时,他正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站在戏台上威武不凡。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