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百二十六章.三件宝贝

作品:旧书大亨| 作者:镔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3-03-23| 下载:镔铁TXT下载

, “朱”与“诛”同音。联想起珍妃支持光绪皇帝改良变法, “朱汝珍”这三个字一下子便触动了慈禧太后那根敏感的神经。于是她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换上了原是殿试第五名的刘春霖。

这刘春霖擅长小楷,在当时书法界颇有名气,恰好慈禧又性喜疏淡清新字体,所以当翻开直隶肃宁刘春霖的试卷之后,自是大为欣赏。同时,这一年又逢大旱,朝野上下急盼一场春雨。而“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加之其籍贯为直隶肃宁,地处京畿,“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慈禧在刘春霖的殿试卷名字上,点上了一点朱红,名列榜首,状元及第,一时名扬天下。而经过主考官的保奏,为照顾社会舆论,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刘春霖之后被点为榜眼了。

事后,作为鱼跃龙门的新科状元,刘春霖为了表达对慈禧老佛爷的钦点之恩,就奉诏为她老人家七十大寿书写了这卷《大慈大悲观音经》。

慈禧笃信佛教,因此在得到这卷收书后喜欢不已,不仅在上面刊上了自己的私人印章“慈禧皇太后之宝”朱文大印,还亲自用笔在手卷后面,补画了一幅观音大士的画像,而那观音大士的模样竟然是按照她本人画的。可以说,这件手卷因为有了慈禧这位大名人的书画手迹,而价值倍增。

林逸研究过以前的拍卖报告,慈禧太后的书画作品以前经常被藏家所忽略,可能源于慈禧本身不招人喜欢,祸国殃民,再加上人们向来对她的书画水平有偏见,因此她的书画作品拍卖价格都不算太高。

但是喜欢读书的林逸却记得清楚,《清宫遗闻》记载有光绪中叶以后,慈禧忽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学作擘窠大字。慈禧绘画书法基础并不太好,只是天资聪颖,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摸索,进步很大,尤其是缪嘉蕙等著名画家入宫指导后,书画水平日进。师从名画家缪嘉蕙,在慈禧的书画生涯中,无疑是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不过也给后人一个猜测:会不会慈禧的书画作品都是缪嘉蕙捉刀的呢?事实上,现在有人也是认为慈禧不学无术,在书画艺术上很难达到那么高的水平,包括有些拍卖公司,也偏向认为慈禧的大部分书画作品都不是她亲手完成的。因此开出了很低的拍卖价格。比如说,在2004年她隶书《寿》轴,拍出16.5万元;楷书《延欢纳豫》横幅,拍出2.75万元。

但在林逸看来,慈禧花那么多精力投入书画中,难道仅仅是附庸风雅、欺世盗名?又或是有些人说的为了送给大臣忙不过来叫人捉刀?以他来看,这些说法并不太可信。林逸情愿认为慈禧身体力行创作了那些作品。接触过创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敝帚自珍的感受,就是无论自己写得多差画得多差都会好好珍惜自己的作品,但也不会去拿别人的作品盖上自己的印玺。

慈禧作为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她并不需要去讨悦任何人,写一下字绘一下画大多都是自我娱乐。何苦为了一个虚名费那么大劲呢?所以在林逸看来,实际上很多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