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二十九章 血战临沂

作品:抗战之血色战旗| 作者:西方蜘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0-12-25| 下载:西方蜘蛛TXT下载

城、颧县、沂水, 于3月5日到达临沂以北之汤头白塔、尤家庄一带, 距城仅10余里。

10日,日军约**千人,在战车20余辆、大炮30余门、飞机10余架掩护下,向临沂发起了猛攻。

为了粉碎敌军会师台儿庄的战略企图,坐镇徐州的李宗仁南路布兵于淮河之线,北路布阵于滕县一线,分别阻止津浦线上南北之敌。地处敌板垣师团进击路上的临沂,属鲁南军事重镇,距台庄在90公里。临沂不保,台儿庄难以维系。要挫败板垣、矶谷会师台儿庄,进击徐州的计划,必须将板垣师团截于临沂,并予以重创。

故临沂一战成为台儿庄战役的前哨战。

临沂守军名义上是一个军团,但实际兵力仅有5个团,以及从青岛撤退的海军陆战队。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庞炳勋部队伤亡极大,连电告急。

战斗已经打响,空气中可以闻到硝烟的味道

驻扎在临沂的第三军团完成布防后,第四十军野战补充团的李宗岱提笔写下一封遗书,但遗书写好后,他并没有将它邮回家中,反而随手烧掉,李宗岱对自己的弟兄们说道:

“鬼子占领的地方,屠杀的人很多,我们家里都没撤出来,老家被鬼子占了,不晓得我们自己的老人还在不在。”

自抗战以来,李宗岱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所以他十分痛恨日军。他在空地上竖起两个木桩做成的假人——一个标明板垣征四郎,另一个标明矶谷廉介,然后就和战友们刀劈枪刺,经常劈砍得木片乱飞。

当时第三军团的战士们,除了手榴弹之外,每人的手中都有一把大刀,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手中的枪实在少得可怜。

第三军团原本是西北军,与国民政府的中央军相比,他们只不过是一支杂牌部队,因此,国民政府根本不可能为他们装备先进武器。西北军用的都是老式的汉阳造,一个排只有一两挺机枪。虽然武器差了点,不过以前打仗都是军阀混战,现在能打鬼子,战士们谁也不在乎武器怎么样。

2月下旬,第五战区长官部接到临沂急电:日军开始进攻临沂,战斗首先在临沂以北的村镇打响。

第一批冲上来的是日军的骑兵,李宗岱和战友们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等待恰当的时机。等靠近点打马,把马一打,人摔下来了,马就往前冲,后边的人就变得惊慌,就开始乱开枪或者乱跑。

就这样,日军的第一次冲锋被打散了,但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日军很快又重新组织起进攻。随着日军的狂轰滥炸,李宗岱所属连队驻防的葛沟阵地,已经遍地都是弹坑,连长在战斗中牺牲了,作战勇猛的李宗岱接任了他的位置。

企图南进的日军被钉死在葛沟三天。

清晨,200多名日军,在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李宗岱连发动了第9次进攻。弟兄们已经杀红了眼,勤务、伙夫都抡起了大刀,日军再次被击退。李宗岱看了看旁边,原来100多个生龙活虎的兄弟,剩下的屈指可数。他命令残存的兄弟们把枪支砸烂,如果日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