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79 章 图谋东北

作品: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作者:令狐冲啊冲|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2-10-08| 下载:令狐冲啊冲TXT下载

军的吃喝拉撒就是一样大事,冗长的后勤辎重运输能把隋朝给拖垮了。也是正因杨广不顾一切的“三征” ,导致隋朝光速式衰败,敲响了硝烟四起的反隋起义。

公孙修仅有二万部队,可他认为并不是问题。

自己虽无杨广的百万之师,可高句丽也决非四百年后那个吞并扶余,统一百济、新罗的巅峰状态,当时据考证高句丽拥有六十万大军,杨广又是胡乱指挥,又是远征疲惫,自不可能击溃得了高句丽。

现在的高句丽并未发展起来,跟扶余国、鲜卑两大势力首鼠两端,人口仅有三十万人口,三大势力之间也就呈现狗咬狗的局面。自己只要利用好三大势力之间的矛盾,打破他们的松散联盟就会简单许多。

若是四百年后,中国依然还会诞生隋唐两朝的话,杨广、李世民一定会感激自己这个解决边患的伟大帝王。

说到正史上,毌丘俭就曾经击败高句丽。

司马懿联合高句丽部队灭亡了公孙氏一族,辽东陷入边防空虚,东川王趁机准备霸占辽东。毌丘俭当即率军冲杀,把高句丽部队追至丸都城,把整个丸都城都捣毁了,东川王逃至沃沮,直到七十年后才重新建国。

现在的历史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公孙氏没有灭亡,这是最大的希望,辽东就不会被异族侵略。

公孙修翻看了一下奏折,有关于今年的粮食收成、辎重部队、军械武器之类的。粮草方面并无问题,大军虽然从襄平进发,可粮草已先行一步运至乐浪、带方二郡建立仓库存储,其就地的太守也要备足供给军队所需的粮草,粮草只要不被敌军切断就没有问题。

辎重部队则是征调民夫,二万大军远伐高句丽,所需要的辎重部队起码也要四万人,此战也是极其耗费人力物力的。

北宋时期的沈括就曾经推算过,假设若一个民夫背六斗米,士兵自背五日干粮,只供应一个士兵的粮食军需的话,可进军十八天,若计回程,则只能进军九天。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单程可进军三十一天,回程则十六天。

沈括也记载了用牲畜运粮的效果:“若以畜乘运之,则駞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比之人运,虽负多而费寡,然刍牧不时,畜多瘦死,一畜死,则并民负弃之,较之人负,利害相半。”

若是用牲畜托运粮食,骆驼能背三石粮草,马跟骡子跟一石五斗,驴子则只能背一石,相比于以人运粮,携带的粮食虽然多了,可如果没及时给牲畜喂草喂水,牲畜多会死亡。一个牲畜死掉,驮负的粮食也只能跟着遗弃,相比用人背扛,有利有弊,利害均半。

公孙修知道这一场如不能胜,燕国的损失几乎等同于亡国,一场失败的战争所导致的后果,决非只是数万将士战死沙场那样简单。一是国内贫瘠,农民起义,二是内外不轨,试图分裂或者取代。

隋朝亡于三征高丽,给了起义反隋的基础。

明朝虽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万历三大征耗费了大明的国力,最终导致倾覆。虽然万历后隔了二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