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20 章 混元御统

作品: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作者:令狐冲啊冲|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2-10-08| 下载:令狐冲啊冲TXT下载

六个。这一刻他想明白了什么, 长叹一声, 有些意兴阑珊。

贾范一愣,忙问:“王上何故叹息?”

他淡淡道:“孤这一番折腾,毕竟只是小孩子的把戏,魏国是我燕国的十倍之地,十倍之民,各方面都雄盛十倍于我,燕国再如何改革旧制,时间上是平等的,魏国发展一年,等同燕国发展十年,在同等条件上,即使良政略胜对方,也不可能赶超。从大亨年号起用以来,已历三年,孤治三年虽有小成,然则魏国治三年胜孤治三十年,又当如何抗之?”

贾范苦笑道:“辽东毕竟边陲苦寒之地,魏国占尽天时地利,不可抗争天命,我燕国自保有余,王上功不可没。”

这是不可忽略的差距,魏国的人口跟土地比自己大了十倍,体量是天壤之别,其一年发展所带来的增量,是他十年发展才能赶得上的水平。这就好似后世那些所谓的炒股高手复利投资,小资金一年翻八倍,股神巴菲特平均复合年化收益率是两成出头,收益率看似超过了股神,可五万元翻八倍也不过四十万元,很可能遇到一个回撤就腰斩,惨烈点的直接灰飞烟灭,毕竟来得快,去的也快。

而股神的资金量是上千亿美元,每年的投资收益只有两成,那也代表着几百亿的进账。忽略体量的差距去单纯的对比增速,那是很愚蠢的想法。

公孙修摇头一笑,沉声道:“辽东自保也是不可能的,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贾老认为,蜀国已故的前丞相诸葛亮,为何要连接北伐?”

贾范一愣:“那自然是为了刘氏故主,孔明鞠躬尽瘁,固然可敬。可蜀乃小国,举兵北伐,终是难建功勋,反倒拖垮了自己。”

“此是其一,孔明为报刘备之恩,夙夜叹息,鞠躬尽瘁,故而存兴复汉室之心。其二是蜀国虽小,胜在并无经历战乱,现状尚好,未有颓败之状。魏国则不一样,地处中原腹地,先后有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二袁争霸,各处摧残得极其严重。建安十三年曹操又有赤壁之败。待曹丕篡逆,魏国初兴,正是大乱之后,人口损减情况严重,很多分封建国的诸侯王,一般都是借着那块地名而‘有名无实’。”

公孙修侃侃而谈,续道:“试想若是再过得二十年无战事,魏国日渐复兴,中原元气恢复,则蜀、吴、燕再无机会争衡天下,只能偏安一隅,束手待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贾范对这一见解颇为赞同,恍然道:“这倒是不错,孔明北伐虽大多无功而返,可也并未发生严重的损耗蜀国民力。反倒是孔明的统兵之术、内政兼用,骚扰得雍凉而地,连年谷麦不收,农夫废业,民有饥色,战士不解甲,中国不释鞍。”

通过分析,他也明白诸葛亮是真正的军政天才。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好似批评了诸葛亮用兵不行,可实际上老诸的内政管理几乎是千载难寻,连司马懿进入诸葛亮留下的营寨,观其分布都大呼“天下奇才”的地步。

诸葛亮六年五伐,真正大规模的北伐军事行动仅有三次,动用五万大军以上的只有两次,用兵策略是“用八万,常留四万,以为更代。”蜀军是采取轮战,一批人上战场练,练熟了换下一批新手接着上。自第一次北伐后,诸葛亮从不干倾家荡产玩赌博的买卖。

燕国的处境形同蜀、吴二国,都是偏安一隅,借天险、地利而据,这也是最终统一三国的人物是吞下魏国基业的司马炎。倒不是说司马家一族有多厉害,而是曹氏三代人留下的基础,本身就具备统一天下的资格。

难道真的没有获胜的机会了么?

若是换作三年前,公孙修肯定不去理会这样的事,苟全性命于乱世即可,不求统一天下。谁没事愿意花几十年心思去干这样的事,燕国能偏安就偏安,只管生前潇洒无边,可顾不得死后洪水滔天。可如今有了王妃,有了儿子公孙霸,即使自己苟到人生结束的那天,妻儿又该怎么办呢?

万一按照历史趋势,司马氏仍旧统一三国,燕国也不可幸免,孤儿寡母除了死路也别无可求,说不定饱受欺凌。这可是他所不能接受的,暗自想到:“务必寻求破敌之机,不论如何,也不能引颈就戮的等死。不论是司马懿还是曹爽,想进犯燕国,都要做好脱一层皮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