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506.再战朝鲜(4)

作品: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作者:caler|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13| 下载:calerTXT下载

经处于清军前后包夹的状态下,此时他有两个选择,第一是趁着平壤空虚强攻这座北朝鲜的王都,但平壤不是黄州,南朝鲜军很可能困顿于坚城之下,结果被以逸待劳的清军捡了便宜;第二是回师黄州,但清军兵械jīng良、士气正旺,又处于守城的有利地位,南朝鲜军若是强攻,损失巨大是可以肯定的,一旦南朝鲜军的主力因此丧失殆尽,不但崔宪的地位不保,甚至背后的崔英之也有可能随之倒台。

思来想去,崔宪出人意料的选择了退至镇南浦,依靠夏军的小堡垒和港口建砦。

从兵学角度来说,不按照敌人预设的节拍起舞才是最正确的战略,崔宪的选择无疑让坡尔盆出于两难之中。

首先,一旦崔宪在南浦一线死守,清军将无法在黄海道已经成为赤地的情况下,不顾粮道安危放心南下,这是因为清军虽然可以以战养战就地劫掠,但开城之后就是汉阳和汉江,清军绝不可能在无视夏军水师实力的情况下孤军杀过汉江进入南朝鲜的人口稠密区进行掠夺,也无实力一举攻克汉阳这座朝鲜第一城,因此即便要恫吓南朝鲜方面,坡尔盆也必须在先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进行。

但若是坡尔盆因此被迫撤回平壤,做了无用功的清军上下的士气就必然消减,对以后的作战肯定会有影响

因此,思前想后了一番,冒险一搏的心思占据了上风——或许坡尔盆以为以清军的实力即便消灭不了崔宪所部,但至少也能给其重创,如此或可以进一步分裂南朝鲜内部,从而形成若干有利于清廷的转机——于是坡尔盆下令从平壤城增调七千北朝鲜军前往镇南浦。

十月十五rì,初来乍到立足未稳的清军向崔宪派出邀战的使者。

此时的崔宪也有麻烦,虽然依靠夏军的运输,所部粮食供输不会中断,但由于镇南浦即将冰冻,运输压力倍增,因此他

不得不接受清军的挑战。

由此,十月十六rì卯时初,清、朝两军在镇南浦以北的江西(县)摆开阵势。

清军以一千外火器营炮手、四个八旗新军的鸟铳参领和两个八旗新军前锋营的佐领为核心,左右两侧各置一个副将协。同时因为地形的关系,在靠近大同江的左翼布置六千北朝鲜军;对称的右翼则以关外八旗二十八个佐领及俄罗斯佐领为核心,配属北朝鲜四千人。

南朝鲜方面同样考虑到地形因素并汲取了开丰之战的教训,所以为了防备关外八旗的马队,其左翼便集中了十个炮队、三十个步铳队、三十五个披甲长枪队和二十五个披甲刀盾队计五千人、二十位二寸炮的兵力作为应对。

而在zhōngyāng战线,崔宪试图以厚实的兵力挡住清军的火力,因此布置了整整七十队的披甲长枪兵、六十个队的披甲刀盾兵、三十个队的无甲弓箭手、三十个队的步铳手和十个队的炮兵,总计一万人马和二十位二寸炮。

至于右翼,南朝鲜军则布置五个炮队、五十个长枪队、二十个刀盾队和二十五个弓箭队在内的五千人、十位二寸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