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章一零五 新一轮外交

作品:七海扬明|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2-05-04| 下载:且看昨日风华TXT下载

在战略上配合,军事上合作,双方谈判都非常顺利,只不过乌以风重视的经济谈判却没有那么的顺利,其中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铁路问题,这一次乌以风出使,就是想借助沙俄的人力和资源协助帝国在各种物资、人力紧缺的情况下,发展乌城工业区。

显然,无论是进口沙俄的资源还是出口乌城工业区的制成品,都需要便利的交通,但是内陆地区,又隔着乌拉尔山,水运是不可能的,最可靠的交通就是铁路。一开始,彼得手下的官员对建造连接两国的铁路非常热情,非常希望建设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铁路网,分别前往喀山然后到乌城,南下至西津,西去到黑海城市敖德萨。这是非常合理的铁路线规划,但是最终却被彼得亲口否决了。

彼得拒绝接受铁路直接连接两个国家,尤其是与帝国最发达的地区相连接,这涉及到沙俄的国家安全。

彼得终究不是困在皇城里的沙皇,他游历帝国多年,对于铁路实在是太熟悉了,一条铁路可以成就很多城市,但是铁路同样可以进行军事用途。

就以莫斯科至西津的铁路为例,如果没有,帝国方面从西津进攻莫斯科,骑马需要二十天甚至一个月才能把军队推进到莫斯科城下,但是如果修筑了铁路,只需要三个昼夜,就可以把几万军队投射到莫斯科,两座城市之间那将近一千公里的距离在铁路面前,是那么的不可靠。

但彼得绝对不会拒绝铁路,实际上,彼得对铁路战略意义的认知甚至超过了帝国中枢的高层,他在掀起沙俄改革之后,曾经断言,加入帝国的大陆桥铁路修通,沙俄就会永远失去崛起的机会,欧洲也有可能就此沉沦,沙俄应该抢在大陆桥铁路修通前,完成崛起。

以后几十年的历史证明,彼得的预判是绝对正确的,但教训也是深刻的,是用一场世界大战证明。

彼得非常重视铁路,但是他对沙俄的铁路规划充斥着对帝国方面的提防,比如向东修筑的铁路,终点站在喀山,距离帝国的乌城工业区还有七百公里,且还隔着一座乌拉尔山。而向南修筑的铁路则到顿河畔的沃罗涅日,需要顿河水运与西津城交通,但是向西南修筑的铁路却直接到达敖德萨。

而且,彼得亲自制定的铁路的一些标准,尤其是铁路轨距,与帝国的并不相同,这使得帝国的铁路不与沙俄的铁路相连,就算连接上,火车也不能开上去。

无论乌以风如何努力,在铁路这件事上,彼得就是不松口,最终的办法终究还是自行解决,帝国集中资源,修筑了西津前往乌城的铁路,内陆的工业区通过这条铁路前往西津,然后完成出口。

荷兰,阿姆斯特丹。

一家纺织厂里,新式的高速喷水式织机发出的嘶嘶声让人有些脑袋疼,一群工人站在机器旁,神情严肃的盯着,而一旁的人则在一旁记录着,相互之间不时交谈。

纺织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相当重要的产业,而现在,稍微有些野心的国家都会引进帝国的纺织机械,虽然蒸汽动力驱动的纺织机仍然处于限制状态,但是水力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