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章一九四 第一次经济危机

作品:七海扬明|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2-05-04| 下载:且看昨日风华TXT下载

其中代表就是大陆纵贯线计划之中的亚欧大陆桥,黑海到中国沿海城市的铁路。

在经过调整之中,帝国的铁路政策只坚持了国有原则,不在坚持完全的国营、国建。为了促进民间资本投资铁路建设,甚至还给出了很多优惠。

民营企业只要投资建设一条铁路线,不仅可以得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还可以在建成之后,获得这条铁路线至少十五年的运营权,用以收回成本,创造利润。民营铁路公司还可以获得铁路沿线周边国有土地的开发使用权,少则两侧五百米,多则两公里,而政府还会帮助完成私有土地的征用与百姓拆迁工作。

为了集中资金把兰州至青岛的铁路开通,帝国政府于帝国二十五年末,正式把已经开始的半岛铁路对外招标,这条铁路连同的是汉城至沈阳,可以把辽宁的煤炭直接输入到缺煤的汉城地区。因为已经建设了两年时间,所以这条铁路立刻受到民间资本的追捧,与帝国二十八年建成,当年就产生了利润,尤其是平壤到汉城这一段,利润非常高,民营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热情因此而高涨。

在帝国二十五年的时候,帝国还只有一万两千公里的铁路,而到了帝国三十四年的时候,铁路里程就超过了三万公里。从铁路扩张的速度来看,是非常成功的,同时也带动了帝国重工业的发展。

但是,自帝国三十一年起,铁路建设就出现了问题,原因就在于,很多民营铁路公司长期无法实现盈利,因而申请的铁路线路逐渐减少,甚至一些已经申请下来的线路,开工的线路都选择了停建。而到了帝国三十三年,民营铁路公司大规模的破产,与其相关的钢铁冶炼和矿业也陷入发展停滞,银行也因为坏账太多,出现了倒闭的现象,一场席卷全国,乃至影响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已经显现。

若非因为如此,帝国也不会大规模的推行铁路走出去,在南洋诸藩属国、印度斯坦帝国、奥斯曼、普鲁士、荷兰、葡萄牙等友好国家大规模修建铁路了。

铁路投机危机的出现,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大部分铁路线路无法实现盈利。

首先是技术问题,在帝国二十五年,帝国也就刚刚完成全国铁路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标准统一,铁路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就以铁路机车为例,在帝国三十年,帝国最新蒸汽动力火车头的拖拽能力也就达到了四百五十吨左右,这使得铁路的运输能力并不是特别突出。

帝国国营铁路的盈利线路包含以下几种,一是客流量丰富的路线,比如京津线、申苏线,仅仅通过售票,就可以完成盈利。二是一些铁路专线,比如太原至天津的铁路,就是以运输山西煤炭为主,虽然拖拽能力不足,架不住这是专线铁路,在专线调配的基础上,大量火车在铁路线上来回,输出的煤炭又是运往南方缺煤地,而火车直接从煤炭矿场出发,直接开进天津的煤炭专用码头。

再有盈利的线路就是来往于人口密集地区的线路,比如京汉、京浦铁路,来往于北京与武汉、北京与江宁之间,沿途经过许多人口密集的城市,不仅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