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章三一六 工程师李瑢

作品:七海扬明|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2-05-04| 下载:且看昨日风华TXT下载

国人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只不过没有人会把自己的钱大把扔在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地方,而沈长河也表现理解,表示要在河中之地开展几个试点项目农场,他不要求外宾现在就拍板投资,只是希望他们注意这些试点,加深了解。
事实证明,沈长河是一个实干家,他选择先进行试点是很明智的,原因很简单,按照李昭誉的构思进行合作所推广的试点农场,无一例外失败了。
造成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全都能归结于理藩院辖地僵化的政治体制。河中绥靖区依旧保持着藩属扎萨克和生产扎萨克两种,外地来的移民全都属于生产扎萨克,新来的移民想要在本地安家立业,而不是成为农场工人,而原有的棉农也不喜欢与外国商人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因为这两年棉花价格年年上涨,一旦价格签低了,自己就要吃亏。
几个试点农场都是绥靖区与外国商人合资的,而绥靖区的各级官僚,比之海内行省要僵化很多,尤其是外藩改制让很多原有的贵族涌入其中,效率极为低下,**也很严重,而因为本地经济不发达,缺乏专业的经理人,甚至外国人在此地连几个会外语的翻译都找不到,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但李昭誉借鸡生蛋的构思却是成功的,只不过真的取得成果是三年之后,而在具体操作上,沈长河选择了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直接让外国公司与绥靖区下辖的藩属旗佐合作。
藩属旗佐本质上就是军户,要为绥靖区承担军事义务,但是不用缴税。因为主要提供骑兵,所以藩属旗佐多是游牧族裔,但这些年,绥靖区内各族杂处,不少藩属旗佐也已经开始定居,对棉花种植也不陌生,因为其中很多人会去一些农场工作,从耕地到最后收获,全程参与。
沈长河直接授权了几个藩属旗佐建立官营农场,以土地面积定棉花产量,这个定量的棉花则直接供给投资官营农场的外国商人,因为是行政管理,简单粗暴了许多。
为了吸引外国商人投资,沈长河给了很多保障,只要出资,就能拿到与出资额度相对等的棉花,即便官营农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提供,也会由绥靖区的官储仓库补上,至于官储仓库里的棉花从何而来,那就更简单了,直接把部分生产旗佐的地税变成实物税,以棉花为税。
类似的合作方式,后来也在北美等地推广,这其实是以政府的信誉作为保障的合作方式。以至于到了最后,类似的合作方式得到的保障更多,即便是出资商人所在国与帝国发生外交冲突,只要不进入战争状态,合作仍然可以继续进行,不受干扰。
李昭誉在河中绥靖区的所为,只是为这片帝国的土地做一点自己能做的事情,在把一切托付给沈长河后,李昭誉坐火车抵达西基,然后骑马前往了伊犁,这是帝国西疆区镇守将军所在地,也是李昭誉在此地的唯一一次露面,抵达之后,他出席了几次官方活动,以休养的名义拒绝见客,其实本人早已离开,前往轮台。
李昭誉是人生第一次来到轮台,但这却是他的侍从长李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