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章四四一 棋盘

作品:七海扬明|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2-05-04| 下载:且看昨日风华TXT下载

种雄心壮志消弭,因为科普鲁律家族发起了财政改革,要削弱地方豪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定新的税收体制。但这种对国内既得利益者有伤害的改革,注定不会得到支持,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宣布了失败。

导致的结果就是,埃及和西奈以特别行政区的形式,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法律、税收和经济体系,但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其他土地仍然是封闭且落后的。科普鲁律家族内部的斗争也让改革一度停顿,继而就再也推动不下去了。

原因在于,科普鲁律家族推动的改革,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但发现,所谓改革,带来的不是富国强兵,虽然国家越来越开放,民族主义崛起,地方越发的分裂,地方的分裂倾向和独立倾向越发的明显。

这还是帝国努力维持与奥斯曼帝国关系的前提下,如果帝国主动发起对奥斯曼帝国的殖民,那这个国家的环境会更加糟糕。

但也就是帝国不对奥斯曼发起挑战,对于奥地利帝国、欧洲其他国家来说,奥斯曼帝国确实永远的敌人和目标。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奥斯曼帝国重新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那就是与西班牙合作,对抗奥地利帝国。

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西欧三国不仅对北非这一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进行殖民活动,还为了对抗帝国,拉拢奥地利帝国。而其与俄国的关系也在不断升温,导致的结果就是,奥斯曼帝国独木难支,在西班牙王国走出财政危机,开始建立现代化海军之后,奥斯曼帝国主动递上去了橄榄枝,寻求合作。

虽然双方暂时未曾结成联盟,但合作意愿相当强烈。

这也是欧洲秩序的问题所在,英法奥俄四个欧洲大国之间不断靠近,其中英法已经建立了同盟关系,但却没有与奥地利和俄国建立同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英法两国知道,一旦四国同盟建立,那么帝国就会牵头,成立由奥斯曼帝国、西班牙王国、乌克兰联邦和普鲁士王国、瑞典王国组成的六国联盟。

显然,四国同盟对抗不过六国同盟,因此英法一直就不敢轻易扩大同盟范围,以免引发连锁反应。

在奥斯曼帝国掌权者眼里,奥地利帝国是第一号对手,其实原因特别简单,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必然是在欧洲方向取得开拓,而在神圣同盟战争、俄土战争之中,奥斯曼帝国丢失了在巴尔干半岛太多的土地,国内存在强烈的复仇意愿。

相对来说,北非除了埃及,原本也只是势力范围,根本没有形成有效统治。而英法两国并未直接切割奥斯曼帝国的直接利益,相反却在一些事情上可以有所合作。

此时,奥斯曼帝国的战略重心完全对准了欧洲方向,一门心思的想要在奥地利帝国那里寻求突破。这既符合奥斯曼帝国所拥有的地缘政治和战略环境,也是奥斯曼帝国的内部政治变动导致的。

在第二次科普鲁律改革失败后,科普鲁律家族的权势并未收到影响,反而进一步的扩大。那是因为在内部的竞争中,阿玛尔的父亲法佐取得了对兄弟侯赛因的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