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乱国

作品:欺世盗国| 作者:司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7-11| 下载:司史TXT下载

朱庆尧也连忙开口:“臣以为蜀地未靖,秦王正可坐镇蜀地,以免反复。”

“荆南马长山、蜀地李继勋,皆可为一方主帅。”江夏青立刻反驳,“兼之蜀地四分,各有制置,何必遣一亲王坐守?”

朱庆尧自然不肯想让,两人你来我往争得好不热闹。

好一会儿,赵鸿运终于开口了:“此事待收复汉中再议。”

这就意味着他尚无把秦王调回京中的想法,对此结果,一人喜一人忧,只是两人皆拱手应下,闭口不言。

谈完了人事,又交流了一些政务上的意见。

比如即将入夏,河水流经的州县防洪措施是不是可以开始了,要不要加派人手去巡视监督;某地匪患,要调哪些部队前去剿匪,粮草后勤何地负担;青黄不接的时期就到了,各地粮仓是不是该做好低价粜出的准备。

各项事务不一而足,一直讨论到午时才散去。

当天下午,散朝归去的七八品文臣纷纷上书,或言召回秦王,或言令秦王镇蜀。赵鸿运召左补阙薛居正,右补阙窦仪、董成林至简贤讲武殿议事。

唐六典言:补阙拾遗,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凡发令奉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若贤良之遗滞于下,忠孝之不闻于上,则条其事状而荐言之。

说白了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以备咨询,比如这一次赵鸿运就把三位补阙叫过来咨询了。

“卿等久观政务,以为蜀地当做何处?”

这三人在政事堂待着,自然知道蜀地析为四制置使司的事情,而且考虑一番也认为这个方法不错,自然没有再推翻重来的道理。

有此想法,此时三人皆是心头敞亮,明白这表面上问的是蜀地,实际上想听的是秦王。

能被皇帝授补阙拾遗之职,要么是文采斐然,要么是清介重厚。

薛、窦二人是两者皆有,董成林更是因为孤耿而被赵鸿运看重。

稍稍沉默,官职较高的薛居正率先开口道:“蜀地新纳,当轻徭役薄赋税,只需遣一将控扼蜀道便可,无须维持重兵。”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秦王没必要留在蜀地,赶紧把他召回来吧!

窦仪则道:“臣观唐史有言:建立储嗣,崇严国本。国朝已立四载,然国本未立,必使人心浮动。”【1】

这更是不管那一层布了,直接就建议立储,只不过他这话里倒没有偏向某一位皇子。

而最后开口的董成林更是直接:“陛下,《左传》言: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如今太子未立,而秦、荆领兵于外,宁王理政于朝,三嫡相争,未知陛下欲乱国乎?”

听薛、窦两人的话,赵鸿运只是脸色严肃,听到董承林的话之后,他是直接脸就黑了。

分坐在殿内左右记录对答的起居郎和起居舍人此刻耳朵竖起、下笔如飞。

近臣直接指着皇帝的鼻子问他是不是要把国家搞乱,能旁观一次这样的事情,此生无憾了啊!

坐在董成林前方的薛、窦二人也是嘴角直抽,不愧是在朝会上当面弹劾监国的猛汉子。

即便赵鸿运知道他说得有道理,但心中依然升起怒火,话语间都带了些寒意:“董卿怕是在说笑吧,朕乃天子,岂会乱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