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七百六十四章 一朝风卷平波起(九)

作品:欺世盗国| 作者:司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7-11| 下载:司史TXT下载

国子监改革之后,三个部门只有博士院对外招生,每年招生名额极少,且门槛很高。
毕竟,博士院里面的的教员,最低都是在学术上能够承继一派学说的名士。
朝廷更希望这些人能把精力放在钻研经义、继往开来上,而不是耗费心力去教导学生。
况且,这些大儒名士们收的学生少了,出现在百姓耳中的频率低了,对舆论民心的影响力就会变小有利于朝廷施政。
不然今天朝廷说“家里面有农田超过一百亩的要多缴税”,明天就有名士站出来宣称“这项政策一旦施行,哪怕大多数百姓家里没有一百亩农田,这些税负也会通过种种途径转移到普通百姓身上”,呼吁朝廷多想想百姓,呼吁百姓多想想自己。
如果此人影响力够大,他的言论就会成为该项政策的阻碍。
现在么,名士们依然能说,他们也依然对官员士子有影响力,但普通百姓可就不认识他们谁是谁了。
有问题大家事前讨论,取得共识的事情就别想着抵抗。
除非朝廷多次有错,且知错不改,才会叫发声的名士重新建立声望。
上个月,在杜延进谋刺事发之前,国子监十多名博士联名上书,希望能改变国子监教学方式。
他们希望有教无类,让所有想学习的士子百姓都有机会听讲,而不是把学习机会局限在一部分学子身上。
出发点这么好,而且此类提议也不是第一次出现,朝廷这次终于同意,转给翰林院,让弘文馆这个同样是精英教学的机构想一想应该如何变革。
只不过翰林院里面的官员大都知晓上层想法,突然被这个任务砸到头上一个两个都不敢直接给出建议,想要再等一等看看风向。
高鼎是支持博士院的,不过他不准备第一个站出来。
这时候张贤突然跑过来提这件事,高鼎有些诧异,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接话。
张贤没有等到回应,便直接开口问道:“不知成梁兄可有教我?”
“啊,哈哈!”高鼎笑出声,同时快速转动脑筋。
待他停下笑声,眉眼间仍然带着笑意看向张贤:“同矩兄自有决断,何必来问某?”
模棱两可,既可以说“你已经有主意了为什么来问我”,也可以说“这事你要自己拿主意不应该来问我”。
张贤看着高鼎,突然轻笑一声:“还是得看看成梁兄的想法。”
高鼎不由抿唇。
他突然起身关上书房的木门,重新落座后,面对张贤摆出一副真诚地神情:“此处仅你我二人,同矩兄且给个准话,可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张贤闻言,哑然失笑:“非是如此!非是如此!”
在高鼎复杂的目光中,张贤上身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道:“事到如今,成梁兄仍然想要隐瞒?”
高鼎猛然挑眉,嘴角扯出笑容,正要开口,只听张贤又道:“前份中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