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一百九十六章 以谈备战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很多人并不看好这次谈判, 认为交战双方达成停战协议的可能性非常低, 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战场态势并不平衡,志愿军没能光复朝鲜全境,也就没能达到入朝作战的根本目的,很难在这个时候向联军妥协。二是志愿军与联军都没有达到极限,双方都有能力改变战局,获得更大的胜利。三是双方的底线相差太远,联军不可能主动撤退到三八线,志愿军也不可能就此停住前进的脚步。

也有很多人认为,即便停战的希望不大,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双方通过谈判结束冲突,恢复地区和平。

不管怎么说,交战双方终于向谈判桌靠拢了一点。

在志愿军内部,看好这次谈判的人也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

黄峙博一边安排谈判,一边动手为第二次战役做准备。九月二十九日,他就动身前往前线,考察作战部队的情况,慰问前线指战员。当天,陆风烈从济南军区、成都军区与兰州军区各抽调一个集团军,即第五十四集团军、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四十七集团军,编入志愿军战斗序列。按照陆风烈的命令,三个集团军将在十月三日、十月五日与十月六日到达,听从黄峙博指挥。

与地面部队相比,空中力量更加关键。

打到第一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空军几乎全军覆没,前两批调派的近八百架先进战斗机只剩下了不到五十架,其中半数还是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战斗机,真正能够参加战斗的作战飞机不到三十架。

实战证明,没有制空权,地面战很难打。

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地面部队的表现非常突出,打了不少漂亮仗,可是只要到了白天,就很难发起进攻,甚至难以组织有效防御。关键就是,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地面部队很难在联军的空中打击下活动。

按照志愿军的评估,如果有制空权,哪怕是有限制空权,地面部队的伤亡数字也能减少四成。

要想打好第二次战役,必须争取夺回制空权。

可惜的是,志愿军无法获得足够多的先进战斗机。

开战前,中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中,以J10、J11、27SK、30、FB为代表的第三代战斗机的总装备量在一千架左右,其中八百架已经调配给志愿军,剩下的两百架是保证国土防空的必要数量。

也就是说,志愿军只能依靠国内飞机制造企业。

两个月内,成飞、沈飞与西飞能生产多少战斗机?

拿成飞的J10来说,即便两条生产线全速运转,月产量也不会超过两百架。战前,成飞只有一条J10的生产线,而且长期维持在基本运转状态,即在保证基本产线工人的条件下所达到的最低产能,本O}}。大概月产量只有五架,即便加班加点,月产量最多达到十架。要想提高产线产能,首先得招聘更多的工人,然后得对工人进行基本培训,至于建造第二条战斗机生产线,更需要时间,肯定无法在两个月内让生产线达到最大产能。在战争动员下,也需要大概半年、甚至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