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六十三章 反导拦截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也就是说, 必须在十五分钟之内击落这两枚导弹。

对舰队来说, 作战拦截时间不是十五分钟,而是不到五分钟。

五分钟之内,两枚“烈火1”型弹道导弹就将到达弹道顶点,超过了舰载反导导弹的最大射高。如果不能在此之前将其击落,就只能等到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之后,用反导导弹进行末段拦截。

时间紧迫,两艘巡洋舰各为两枚HQ-20反导拦截导弹接通了电源。

十一点十六分不到,导弹预警卫星再次发出警报,随后由战舰上的火控系统对弹道导弹的初始轨道进行测算。

事实上,这没有多大帮助。

虽然“烈火1”并不先进,但是作为中程弹道导弹,要在到达大气层顶部后,才会偏转航线。

十一点十六分四十秒,“北京”号的雷达首先探测到了两枚导弹。

此时,两枚导弹还在六百多公里外,超过了HQ-20的最大射程。虽然在反导作战模式下,通过把波束集中到同一个方向上,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八百公里,比防空作战模式下高出了百分之六十,但是看得远,不等于打得远。反导导弹够不着,也只能看着弹道导弹离开大气层。

这个结果,多少让舰队里的官兵有点沮丧。

HQ-20在执行反导任务时,对付大气层内的弹道导弹,最大射程有四百公里,跟美国海军的“标准6”型导弹差不多。即便对付大气层外的弹道导弹,最大射程也能达到一百二十公里。

如果再有几个小时,舰队就能到达恒河河口,也就能用HQ-20拦截弹道导弹。

只是,十秒钟后,情况出现了变化。

“北京”号计算出了两枚导弹的弹道,弹着点不在中国本土,而是在孟加拉湾,就在舰队附近。

收到消息,牧浩洋大吃一惊。

印度的反击矛头没有对准中国本土,而是对准了进入孟加拉湾的舰队。

反导作战还没结束,两艘巡洋舰肩负起了重担。

与此同时,其他六艘战舰也进入了反导、防核作战程序。

护卫舰的问题不大,主要就是收回反潜直升机,然后关闭所有通道,启动增压设施,使战舰内部的气压高于外界,阻止有害物质进入战舰内部。即便核弹头在舰队上空引爆,护卫舰也有可能生还。

航母的准备工作麻烦一些,除了收回反潜直升机,还得让防空战斗机撤离,然后关闭所有通道,特别是飞机升降机与弹药升降机。因为航母的内部空间更大,所以还要关闭所有水密舱。

如果不能击落来袭的弹道导弹,就得面临核打击。

在核打击中,最大的破坏不是来自核辐射,而是核爆炸后产生的巨*,以及更加猛烈的冲击波。

因此,八艘战舰都在进行疏散规避,尽量远离导弹的弹着点。

只是,这些措施都无法确保万无一失,因为战舰的航行速度只有三十节,而两枚弹道导弹将在五分钟内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