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六十八章 南海战略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等于破坏停战协议,而中国将据此对日本进行军事打击。在本土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日本没有任何理由为了台湾与中国开战。

此外,美国在台湾的影响力也大大降低。

从日本撤军后,美国离台湾最近的军事基地在菲律宾,而由美国直接控制的军事基地则在关岛。随着美**事介入的能力降低,对台海的影响力也随之降低,很难阻止大陆用武力实现统一。

可以说,台海问题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大陆上手。

问题是,如果被迫通过武力实现统一,首先就得消除侧翼威胁。东海战争,已经解决了一个方向上的威胁,而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安全保证依然不太可靠,南海争端很有可能对台海局势产生影响。

按照傅秀波的判断,只要解决了南海争端,和平统一就不再是可望不可及了。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控制了南海地区,等于从南北两面包围了台湾,中国海军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外来势力干预台海战争,台湾当局将失去第二种选择,只能在大陆的主导下走上和平统一的道路。

事实上,也正是傅秀波的这一战略部署,决定了中国的军事力量建设。

拿海军来说,建造“长江”级航母,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南海问题,而不是为了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与美国对抗。原因很简单,“长江”级是中型航母,持续作战能力很有限,更加侧重于制海作战,而不是理想的对地打击平台,更适合在离本土较近的地区活动,充当前进打击平台。

空军方面,J-20D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主要为了应对南海争端。说得直接一点,在南海周边地区作战,H-X轰炸机的意义并不大,J-20D这类作战半径在二千五百公里左右的重型战斗轰炸机更有价值。此外,空军高度重视多用途战斗机,用J-22取代J-10、FBC-1等战斗机,也与南海争端有关。

地面部队的调整就更加明显了,成立直接由总参谋部指挥的陆战队,取代陆军的两栖作战部队,就是为了增强越海进攻能力,特别是在小规模战争中,控制局部战场、特别是岛屿战场的能力。如果面向台海,应该加强两栖部队,以提高陆军的作战效率,而不是成立高度独立的陆战队。

了解这些之后,牧浩洋不得不承认,他在总参谋部工作的那几年,基本上都是在按照傅秀波的规划前进,而由他主导的海军装备研制项目,无一例外都受到了约束,只有符合战略发展方向的项目得到了支持。

别的不说,在C2项目上,牧浩洋的主张就多次被黄峙博否决。

虽然在他离开总参谋部之前,黄峙博批准了C2项目,第一种以对地打击为主要任务的攻击性大型核动力航母开工建造,但是也主要受腾耀辉影响,而且与傅秀波制订的战略计划没有多大冲突。

原因很简单,两艘航母足以解决南海争端,C2航母将面对更为广阔的战场。

搞明白这个问题后,牧浩洋不得不承认,印巴冲突绝对是一次意外,连傅秀波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