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七十九章 立场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度降低了造舰费用。

利用节省的费用,新式战舰的研制速度大幅度提高。

比如C2级航母就比计划提前五年动工,097型攻击核潜艇也比计划提前三年服役,新一代大型水面战舰的进度都提前了三到五年。

按照这个速度,最迟到二零三五年,中国海军就会有本质性的变化。

以牧浩洋的估计,到二零四五年左右,中国海军的规模将达到美国海军的七成,具备了与美军进行全球对抗的基本实力。

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种稳健的发展方式。

海军中,最大的反对者就是腾耀辉,甚至可以说,腾耀辉从来不认为应该稳步前进,而是把打大仗当成海军建设的主要目的。

虽然在牧浩洋的努力下,腾耀辉的态度有所改观,比如没再坚持建造中型航母,对技术不太成熟的第一代核动力巡洋舰也有所放弃,但是在基本观念上,腾耀辉仍然认为,应该利用已经成熟的技术,迅速扩大舰队规模。

这么做就错了吗?

绝对不能简单的认为谁对谁错,因为海军既要为国家战略服务,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国家战略。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有多大的力量办多大的事。

归根结底,牧浩洋的建军思想是从国家总体战略出发,军事建设为国家战略服务,因此军队没有主导权。基于这个判断,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确实没有必要太快,因为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之内,中国没有能力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至少要到二零四五年之后,才有资格挑战美国。在此之前,中国海军的主要使命就是保卫本土、以及战略航线,而不是到远离本土的地方与美军作战。显然,保持一支精干的海军队伍,更有利于长远发展,也更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腾耀辉的观点完全相反,在他看来,海军应该影响国家战略。

准确的说,由海军决定扩张速度,因此只要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就能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也就能影响国家战略。没有实力自然办不了大事,只有具备了实力,才有资格挑战强大的对手,在更加广泛的范围之内捍卫国家利益,而不是龟缩在家门口,争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利。由此出发,自然应该尽快扩大海军规模,打造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舰队,从而获得全球影响力。

这下,问题出来了。

只要牧浩洋还在负责海军装备建设,腾耀辉就无法打造理想的大舰队,也就无法实现他的人生理想。

结果就是,腾耀辉必须想办法让牧浩洋离开总参谋部。

在个人感情上,牧浩洋有点愤怒,因为他觉得被腾耀辉耍了,或者说被腾耀辉暗地里算计了。

可是换个角度,牧浩洋不得不承认,也许腾耀辉是对的。

海军的基本职责是捍卫国家安全,拒敌于国门之外,如果连这个职责都尽不到,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面对现实威胁,腾耀辉的主张并不过分。

这一点,在二部提供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