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六十五章 全面行动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有说服力, 也能向欧盟与俄罗斯施加压力, 而中国却不用得罪欧盟与俄罗斯。

根据科学家的提议,美国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中明确提出,在必须集中全部工业力量拯救地球生态圈的时候,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以本国的安全与利益为目的,动用工业资源来研制与生产核武器。

说得直接一点,国家间的对抗行动将影响到救灾行动,也将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用美国外交官的话来说,如果某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安全,制造了一枚核弹头,美国就会制造十枚核弹头,第三个核大国则会制造一百枚核弹头,必然会浪费宝贵的工业资源,也就无法保证制造出足够多的平流层飞机。只是所有国家与民族放弃隔阂,人类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壮举。

严格说来,美国的立场没有错。

要知道,按照科学家的预测,必须在二零三七年春季到来的时候,也就是大概三月份的时候制造出十万架平流层飞机。而在二零三四年,全球的飞机总产量也不到五千架,而且大多是小型飞机。

要在一年之内制造这么多飞机,绝对需要动用全人类的工业资源。

十月二十七日,中国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提出了详细的分配方案,即根据各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分担制造任务。

到这个时候,欧盟与俄罗斯也没有多少转圜余地了。

如果欧盟与俄罗斯坚持不放弃制造核武器的权利,那么中国与美国就会认为欧盟与俄罗斯有足够强大的工业实力,理应承担足够多的制造任务,而欧盟与俄罗斯显然不可能在超额承担制造任务的情况下制造与生产核武器。只有欧盟与俄罗斯承诺不再制造核武器,中国与美国才会在制造飞机的工作分配上做出让步。

十月二十八日,欧盟率先表态,答应在其他国家均承诺、而且以实际行动表明不再制造核武器的情况下,放弃拥有核武器的权利。

问题是,俄罗斯仍然不肯让步。

十月三十日,美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提出:以全球气候事务组织为基础,成立新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且根据各国在救灾行动中做出的贡献,分配权利与义务,而新的国际组织将全面取代联合国。

此举,就是针对俄罗斯。

如果俄罗斯仍然不肯放弃核武器,那么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将失去大国地位,而且遭到国际社会孤立。更重要的是,因为俄罗斯不肯放弃核武器,中国、美国与欧盟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放弃核武器,而俄罗斯的常规军事力量又不足为道,所以到最终,核武器不但不可能给俄罗斯带来安全,反而会使俄罗斯与国际大势脱轨,遭到所有国家制裁,丧失在国际社会上立足的基础。

对俄罗斯来说,要么抱着核武器搞孤立政策,要么放弃核武器融入国际大家庭。

显然,不是一个困难的选择。

就算能够克服短期灾害,自然环境也会严重恶化。虽然俄罗斯有最广袤的国土,还拥有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谁能确保在几年、或者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