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十七章 决战之前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要知道, 从埃拉特出发的两个以军装甲旅是预备队, 状态比埃军好得多,也没有后勤保障之忧。

针对这一情况,戚凯威没有抱多大希望。

在第三装甲师出发后,戚凯威对埃军的部署做出调整,第一集团军继续南下前往苏伊士城,第二集团军派遣两个师加强第五站的防御部署,其他部队则沿运河西岸展开,防止以军发起反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需要提防的就是以军打过苏伊士运河。

只要以军指挥官稍微冷静一点,就能发现一个关键问题,即在西奈半岛作战,埃军有后勤补给上的优势,如果无法消除这个优势,以军不但难以取胜,还很有可能使西奈半岛上的战斗演变成持久消耗战。消除这个优势的最佳办法就是打过苏伊士运河,用一次决定性的快速突击端掉埃军的后勤保障基地,像打击叙利亚军队那样,使埃及军队丧失突击能力,根本不与埃及军队正面决战。

达到这个目的,根本动用不了多少兵力。

如果西奈半岛的以军能够达到巴拉姆少将指挥的那三个旅的战斗力,最多只需要投入五个旅,就能在运河西岸打一场快速战术突击,在埃及军队做出反应之前,取得至关重要的胜利。

果真如此,埃及军队的处境将非常凶险。

要知道,埃及陆军的三个主力集团军全部靠前部署,留在后方的不是预备役部队,就是后勤保障部队,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也就是说,在戚凯威的部署下,埃及军队的后方防线非常空虚。

虽然直到战争结束,以色列国防军都没打过苏伊士运河,但是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当时确实存在这种风险。按照比较可靠的说法,在二十三日夜间,以色列国防军就获得了美国提供的情报,得知埃及军队后方空虚,而且大批作战物资囤积在运河西岸,以色列总参谋部也制订了类似的突击计划,准备在二十四日夜间在塞得港方向发起突击,然后沿着运河西岸向南突击,从苏伊士城再次渡过运河,返回西奈半岛,整个突击行动将在一天之内结束,而埃及陆军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结果在二十三日下午,美国当局发出警告,迫使以色列国防军放弃了这个作战计划。虽然没人知道美国为什么要警告以色列,但是以当时的情况,很有可能与中国有关。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以色列国防军打过苏伊士运河,中国很有可能出手干预。

可惜的是,戚凯威在二十三日上午,根本不可能做出以军不会渡过运河的判断。

结果就是,他不得不让第二集团军沿运河设置防线,等于把埃及陆军三分之一的主力部队放在了后方。

在只有两个集团军的情况下,戚凯威很难在两个方向上发起突击。

他的选择是:把重点放在舍特,集中优势兵力控制半岛南部地区,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与以军决战。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戚凯威手里有足够多的兵力,肯定不会这么打。

最有效的战术应该是两路突破,即在第三集团军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