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一百二十九章 积极外交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当然, 不管怎么说, 这是个非常重大的进步。

要知道,在此之前,为法国海军充mén面的是两艘排水量六万吨左右的常规航母,而更早建造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在二零三七年就退役了。

法国海军起了个头,意大利海军随即跟进。

因为作战指标更低,特别是不需要远洋作战,主要在地中海活动,所以意大利海军的超级航母采用的是常规动力,没有选择维护成本高昂的核动力,也因此把造价降低了百分之十五。在其他方面,意大利航母与法国航母都很相似,除了续航力之外的主要作战xìng能也旗鼓相当。

直到二零五二年,德国海军才动工建造超级航母。

相对而言,德国航母最先进,因为这是欧洲第一艘采用了聚变反应堆的航母,也就具备了其他航母不具备的能力,比如安装了以电磁速shè炮为主的末段反导拦截系统,以及功率更大的弹shè器。

可惜的是,德国航母的基本结构依然与法国航母相同,只是通过提高推进系统的输出功率把最大航速提高到了三十八节。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德国航母只配备了两座总功率为七百兆瓦的小型聚变反应堆。

由此可见,即便到了二零五二年,欧洲在可控聚变技术上依然落后于中国与美国。

要知道,在二零四五年,中国就能制造出功率为七百兆瓦的可控聚变反应堆了,而美国也在二零四八年制造出了类似的聚变反应堆。到二零五二年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制造第二代聚变反应堆,并且把单堆功率提高到了一千五百兆瓦,美国则在二零五五年完成了第一座第二代聚变反应堆的研制工作。

当然,法德意扩充海军的主要意图不是帮助英国。

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被很多人认为是在帮助英国,而且英国当局也有同样的认识,觉得欧洲盟国更加可靠。

问题是,在二零四八年前后,法德意的领导人都知道,支持英国的最好方式不是扩充舰队,而是设法与中国改善关系,让中国在向阿根廷出售军火的时候有所保留,减轻英国受到的威胁。

为此,在二零四八年六月底,法国总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仅仅半个月后,德国总理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名义上,两人访华是为了与中国商讨印度问题,即帮助印度进行战后重建,与军事合作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在访华期间,两人都向黄瀚林提到,中国在军贸领域应该考虑欧洲国家的感受。

毫无疑问,两人访华都取得了圆满成果。

回到巴黎后不久,法国总统就借欧盟首脑会议,向英国首相表示,中国已经承诺不会向阿根廷提供进攻xìng武器装备,而且J-31A的jiāo付进度也将严格按照合同进行,不会对英国构成严重威胁。

这样一来,英国首相总算松了口气。

要知道,只要能够拖到二零五二年,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至少到时候皇家海军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