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临界点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当时,两人都有足够的精力继续干下去,也有足够的影响力留下来,可两人都选择了离开。

到二零四七年的时候,牧浩洋的感受也一样。

如果不是黎平寇挽留,他肯定会向黄瀚林提交辞呈。

当然,让他留下来的,还有一份责任感。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五二年前爆发,中国的处境将非常艰险,而到了二零五二年之后,情况就会有所改观。

牧浩洋非常清楚,如果他在二零四七年辞职,就算回去当海军司令,戚凯威与母祁铁也会联手控制总参谋部,而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不管是戚凯威、还是母祁铁,都没有足够的能力率领中**队取胜,甚至没有能力率领中**队渡过最艰难的战争初期。要知道,戚凯威与母祁铁都擅长打顺手仗,在逆境中反败为胜的能力非常欠缺,母祁铁甚至没有这方面的作战经验。

二零五二年之后,随着中国的军事实力增强,牧浩洋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退休” 了。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牧浩洋不得不继续坚持下去,精打细算的花掉每一分钱,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军队,奉献给国家。

二零五二年的元旦节,牧浩洋过得很轻松。

年前,他就与戚凯威达成了协议,在七月份主动向元首提交总参谋部改革计划,而且任命章玉廷担任海军参谋长。

在新的制度下,各军兵种都将取消司令职务,参谋长为最高指挥官。

作为回报,戚凯威也承诺不会垄断总参谋部,而会给予章玉廷与庞跃龙相应的地位,确保海军与陆战队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牧浩洋在任期间制订的所有装备计划都将得到保留。

按照戚凯威的承诺,至少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他不会取缔海军与陆战队的重大装备发展项目。

结果就是,过完元旦节之后,牧浩洋把海军与陆战队的装备计划重新梳理了一遍。

事实上,这个时候,牧浩洋最担心不是戚凯威会不会兑现承诺,而是已经持续了十三年的扩军行动能否持续下去。

到二零五二年初,中**队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了二百八十万。

要知道,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期间,中**队的总兵力也只有二百二十万,而且并没有进行战争动员。

只不过,扩军是这个时代的潮流。

在二零五二年初,美军的总兵力在二百八十万以上,算上长期处于满员战备状态的国民警卫队,则超过了三百六十万,而中国的常备预备役兵力只有六十万,总量上还比美军少了二十多万。

此外,俄罗斯的总兵力高达二百二十万,欧盟各国也接近两百万。

随着总兵力增长的,正是年年走高的军费开支。

从二零三八年开始,中国、美国与俄罗斯的军费增长速度就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在绝大部分年头都在经济增长速度的三倍以上。在二零四八年,中美欧俄的军费增幅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