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十八章 围捕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而且不知道第四舰队的存在。

结果会如何,恐怕就不难料想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西印度洋舰队唯一的出路就是退到阿拉伯海北部,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活动,尽量避免与美军舰队接触。

问题是,在二十一日与二十二日,能够掩护西印度洋舰队的岸基航空兵并不多。

按照空军的战争规划,要到二十三日,才能把部署到巴基斯坦与印度的战斗机增加到四百架以上,而且只有三分之二能够掩护西印度洋舰队,其余的得用来执行其他任务,比如掩护前出巡逻的预警机与战略电子侦察机。

到二十二日,部署在巴基斯坦与印度的中国战斗机只有二百四十架。

以这个水平计算,能够在西印度洋舰队上空巡逻的战斗机不会超过四十架,而且至少得分出十二架掩护预警机。

显然,这点防空掩护只是聊胜于无。

如此一来,西印度洋舰队还是得依靠自己。

事实上,西印度洋舰队的防空力量并不弱,两支航空兵联队拥有一百四十四架J-32与J-33战斗机、十架舰载预警机,能够随时保证有二十四架战斗机在舰队上空巡逻,而且能在十分钟内出动四十八架防空战斗机。以七十二架J-32与J-33组成的防空网,足够抵挡两百架以上的敌机群。

正是如此,章玉廷没有让舰队转向北上,而是留在了阿拉伯海中部海域。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章玉廷这一部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舰队着想,而是希望扩大防御范围,避免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军事基地再次遭到打击,特别是掩护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钦港。

科钦港的地位相当于横滨港。

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中国海军接管了科钦港,随后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下了在战争中被彻底摧毁的科钦造船厂、以及相关的造船基础设施。在随后的五年间,中国海军花费数百亿元,把科钦打造成了印度洋地区设备最为完善的舰队维修基地,也因此让科钦成为中国海军在印度洋上最主要的海军基地之一。

当时,科钦与维沙卡帕特南、浩洋港、瓜达尔港共同撑起了中国海军的印度洋基地群。

在功能分配上,维沙卡帕特南、浩洋港与瓜达尔港主要支持舰队作战,只有科钦具有较为完善的舰艇维修设施,能够为包括“昆仑山”级航母在内的所有战舰进行维修。战争爆发前,中国海军甚至打算在科钦建造一座十五万吨级的干船坞,使其能够为“泰山”级航母提供维修服务。

从军事价值上看,科钦港绝对高于其他三座港口。

原因很简单,有了科钦港,中国部署在印度洋的战舰就不用返回本土维护了,等于把战舰的部署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以上,而且在战时能够修理受损战舰,等于增强了印度洋舰队的独立作战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

要知道,新加坡是美国的盟国,虽然国土面积有限,但是扼守着马六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