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九十四章 再战印度洋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分时候只能被动接收信息, 如果需要发出信息, 就要遇到大难题。以这场海战的过程来看,如果当时解决了通信问题,牧浩洋在指挥环节上的压力将减轻不少。

当然,这件事很快就处理好了。

因为在大陆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比预料的还要顺利,所以陆军有几架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没有派上用场。

真正需要关注的,还是那条潜艇发回来的情报。

四日凌晨,一艘在所罗门群岛南面、即珊瑚海北面海域徘徊的攻击核潜艇发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美军舰队正在南下,预计目的地是澳大利亚东南港口。因为距离太远,而且美军的反潜屏障非常严密,所以这艘攻击核潜艇没有能够靠近美军舰队,也就无法探清楚美军舰队的具体情况。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支规模庞大,得到了严密保护的舰队。

电报中,明确提到了“舰队”,而不是船队,并且说明,舰队的航速在三十节以上,而当时最快的船队,也就只有二十四节。

问题是,这支舰队到底有多庞大?

事实上,早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之后,牧浩洋就认为,美军会在适当的时候向印度洋派遣一支舰队。虽然当时牧浩洋还不认为美军会放弃西太平洋战场,也不认为美军会竭力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但是他有理由相信,美军至少应该派遣一支舰队过去,哪怕只是一支没有航母的舰队。

最主要的理由就是,美国必须向澳大利亚证明还有足够的军事实力。

到了去年十二月底,牧浩洋的这个预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德拉-霍姆斯会战”之后,美军向印度洋派遣舰队,甚至集中兵力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都有可能,而且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大。

原因很简单:美国承受不起中东战败的恶劣结果。

从战略上讲,美国仅向中东增兵,不可能确保取胜,只有夺取印度洋制海权,才能在中东获胜。

要知道,美国在动员,中国也在动员。

虽然大陆战场能够有效牵制中国陆军,但是中国陆军的规模本来就比美国陆军大,而且战斗力十分强悍。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地面战平台早已实现量产,在战争时期,每一个月的产量就能装备一个集团军,而美国的类似装备,至少要到二零五三年下半年才能量产。这些因素加到一起,就决定了美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只投入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在中东战场上取胜。

俄军入侵伊朗,以及中俄开战,更为美军出兵印度洋创造了条件,或者说促使美军尽快出兵印度洋。

在牧浩洋看来,美军会在这个时候做出一个非常错误的判断。

这就是,中国空军将被牵制在大陆战场上,很难配合海军作战,因此美军有机会在印度洋上击败中国海军。

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事实。

在中东战场、大陆战场、伊朗战场与本土防御上,中国空军至少需要三千五百架战术战斗机、以及大约四百架战略轰炸机,而这正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