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一百五十九章 盟军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yqkxs)•(com), 所有盟国都提出☯([(yqkxs.com)])『来[一起看?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qkxs)•(com), 应该均分参战机会,让所有国家的军队都上阵出力。

当然,在政治家眼里,这完全是一笔经济账。

别忘了,这场战争,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各国的经济结构,不但中国与美国进入了战争状态,开始逐步废除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由国家调控的计划经济体系,在经济往来上有很大关联的其他参战国也对经济结构做了调整。更重要的是,巨大的战争消耗,也要求所有参战国调整经济的运行方式,以确保军事工业得到优先保证,从而不可避免的对民生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几乎所有参战国都出现了物价飞涨的问题。

战争时期,最重要的民生物资,肯定是粮食。

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的国家用十根手指头就能数过来,而有富裕的国家更是不到五个。

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就是中国与美国。

原因很简单,中国与美国首先解决了能源问题,并且首先完成了农业工厂化,能够用极少的人力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相反,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都是个大问题,即便像加拿大与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也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效率低下,导致粮食价格居高不下。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与美国都把粮食当成了对外援助的战略物资。

事实上,这与中美两国推行的总体战争策略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原因就是,中国与美国都需要利用盟国的人力资源,让盟国承担部分军事生产任务,从而减轻本**事工业的负担。比如在东方同盟集团内,中国只负担了百分之四十的军事化工生产任务,其他百分之六十的军事化工产品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与印度等国承担。如此一来,这些国家所能用于民生产业的人力资源就大大减少,从而不得不放弃一些劳动效率低下的行业。这其中,由以传统农业为主。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盟国的农业产量在二零五三年都大幅度下滑,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农产品,以确保国内的农产品市场供给量高于消费量。

这里,就涉及到了中国的对外援助问题。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仅在二零五三年,中国就输出了大约三亿吨物资,其中包括一亿三千万吨粮食。到二零五四年,仅粮食输出量就突破了三亿吨。到战争结束的前一年,更是高达八亿吨。可以说,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中国农业工厂生产的粮食,供养了东方同盟集团的二十多亿人。

毫无疑问,这些对外援助肯定不是无偿的。

说得简单一些,名义上大部分援助是无偿的,即接受援助的盟国,只需要按照中国分配的生产任务,完整战争生产工作,就能从中国获得援助。可实际上,具体的援助量,得由各个国家做的贡献决定。

当时,中国在国务院外交部下,专门设立了一个战时对外援助处。

这个部门的任务,就是评定各个盟国所做的贡

(yqk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