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五十六章 取胜的基础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都通过税收支付。

什么叫现代化?

这就叫现代化, 而且是比西方国家还要彻底的现代化。

当然, 中国立下的标杆,还不止这些。

当时,中国已经完全废除计划生育制度,开始鼓励国民生育后代。原因很简单,在获得了几乎无尽的能源、以及农业生产不再需要依靠土地之后,一个国家能让多少国民过富足的生活,不再由自然资源决定,而是由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或者说是生产效率决定。以中国在战前的生产效率,一个劳动力就能养活十个、甚至更多的人口,因此人口增长对中国已经没有明显影响。

为了鼓励生育,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规定一对夫妇在生育子女之后,其中一方可以不参加工作,由政府通过社会公共保障基金,提供相当于当地平均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社会抚育金,而出台这项政策的根本理由就是,孩子不是父母的个人财产,而是整个社会的未来,因此社会有义务承担抚育责任。如果夫妇养育的子女达到或者过三个,那么在最小的孩子年满六岁之前,那么该家庭就能获得相当于当地平均收入百分之二百四十的社会抚育金,而且在最小的孩子年满六岁之后,夫妇中的一方能够在未来六年之内,继续领取相当于当年平均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社会抚育金,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为止,另外一方则能在半年之内接受由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培训。

可以说,这一政策,从根本改善了中国的人口结构。

要知道,在全球自然灾害结束的时候,中国人口已经降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最低的时候在七亿左右。随后十多年,人口逐渐恢复正增长,并且在大战爆前五年,迎来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第一次生育高峰。

除了鼓励生育,中国还在其他社会福利进行了全面改革。

教育制度,除了全国性质的十二年义务教育之外,部分较为富裕的地区还出台了更加详细的教育政策。比如在海与广东,十二年义务教育分成了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与国家基本义务教育一样,第三阶段则分成了两种形式,一是三年的劳动技能培训,二是三年的素质培训。前者,主要面向社会工作岗位,由政府与用人企业协商,确保接受了劳动技能培训的学生能在出身社会之后找到工作,就业率一直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以。后者,主要面向高级教育,即在结束三年的素质学习之后,学生将向大学提交入学申请、参与大学的入学录取考试。

最初的时候,参加素质培训的学生非常多,毕竟传统教育观念摆在那。

只是到二零五零年前后,社会风气生了转变,主要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反而不如掌握了劳动技能的中学毕业生,而且大学毕业生在工作的前十年的收入,比中学毕业生低了百分之二十,随后十年与中学毕业生持平,要到二十年之后,才过了中学毕业生,而在二十年之后,大部分掌握了一技之长的中学毕业生已经是所从事的工作中的骨干了,收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再说了,谁愿意在四十岁之后才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