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七十六章 简单就是美

作品:燃烧的海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一个重大成果,就是中国开发的轨道飞行器。

这种在设计的时候就决定用来取代运载火箭的飞行器,具有空天飞行能力,而且具有比超级运载火箭更大的运载能力,还有更高的效费比,将成为人类迈出地球生物圈、进入宇宙文明阶段的第一步。

在设计的时候,陆雯就明确要求,必须能够用在今后的航天工程中有应用价值。

当时,中国已经在规划未来的国际空间站,其规模极为庞大,比中国在二零三五年之前规划的空间站大得多。按照最保守的设计标准,国际空间站至少能容纳一千人长期工作,而且得成为殖民月球的前进站。结果就是,空间站的总吨位在一万吨以上,而且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还得具有轨道转移能力,即能够在必要的时候,部署到地月之间。即便空间站本身不具备变轨能力,而是在必要的时候由其他飞行器,比如轨道飞行器拖拽,其最大的一块零部件的质量也在五百吨以上。

事实上,这还是最保守的设计方案。

在最大胆的设计方案中,国际空间站的总吨位超过了十万吨,部署在同步轨道上,而且以模块方式建造,每一个模块都有单独的维生系统与轨道机动能力,因此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站。

即便以最保守的方案,承担空间站建造工作的轨道飞行器的运载能力必须达到五百吨。

显然,这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运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

结果就是,轨道飞行器的初始设计指标是把五百吨的大件设备送上地球同步轨道,而且必须具备轨道拖拽能力。

五百吨,也就成了“深空2”号宇宙飞船的设计指标。

这架被称为“宇宙彩虹”(也被翻译成“宇宙虹桥”)的轨道飞行器在二零五六年底就完成了建造工作。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速度。

要知道,整个建造工作只花了两个多月,其中还包括设计用掉的时间。

也正是如此,必须肯定美国科学家做出的重大贡献,如果没有美国科学家在战争期间进行的基础设计,中国科学家就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完成全部设计工作,并且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内完成建造工作。

当然,这也与轨道飞行器本身有很大的关系。

“宇宙彩虹”号不同于以往的航天飞机,甚至没有飞机的外形,整体外形就是一个中央突出的碟型物体,突出部分后端稍微高一些,容纳了两套聚变反应堆与控制系统,还有宇航员的生活舱,必要的时候还能增加一个科研舱。前方较为平坦、也较为规则的部分是整体式货舱,其尺寸达到了一百五十米乘一百米乘二十五米,能够容纳该尺寸内的、重量在五百吨以内的大型部件。飞行器最为关键的推进系统设置四周,也就是碟型船体的外围。这次采用的不是通过偏转来控制推力的推进系统,而是通过通电强度来改变推力的推进系统,因此没有机械偏转部分。

仅看外形,“宇宙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