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14 章

作品:盛唐小女官|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08-05| 下载:春溪笛晓TXT下载

护卫长安的重大责任)。

这些年来阿晗致力于推行屯田政策,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各地将士,对于军中诸事她都熟悉得很,很快便点齐人马出发前往平叛。

萧戡积极充当她的亲卫随行,没有实职在身的家伙就是可以这么为所欲为。

这次平叛并没有出什么岔子,双方只打了不到五天,叛军就被阿晗瓦解了大半。到最后阿晗的屯田瘾犯了,甚至还在当地圈了片地,当场捣鼓了个全新的屯田卫。

田全是现成的,就是叛军糟蹋过的那些地方。

阿晗待在当地协助郡守把屯田卫敲定下来,才依依不舍地踏上回程。

屯田这事是真的会上瘾,看到那么多地没被好好利用起来简直叫人心痛至极!

屯田卫搞好了,当地就不容易出乱子了。至于这些叛军,看起来年纪也不大,很多都是误入歧途,劳动改造个三五年估摸着就能掰回来。

即便大唐现在不缺人口,青壮劳动力还是很重要的啊!

阿晗领军返还长安,受到了长安百姓的热烈欢迎,朝廷那边还筹办了盛大的献俘仪式,算是为阿晗这次领兵平叛画下了完美的句点。

事实上兵马大元帅这种头衔虽然唬人得很,但大多时候只需要坐在营帐中发号施令,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只不过阿晗不仅迅速平叛,还逗留在当地解决了后患,这便值得大书特书一笔了。

出现这种动乱一般是当地出现了问题,就算是三下并两下解决了这次乱子,下次还是会继续出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负责平叛的人多在当地查证与了解具体情况,叛乱的起因到底是某个人的野心勃勃,还是因为当地确实出现了亟需解决的严重问题?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某个地方出现问题时不重视,等到叛乱以燎原之势蔓延开就太晚了。

这次阿晗的平叛就能作为范例给后面出任兵马大元帅的人参考。

至此,阿晗算是正式坐稳了宰相之位。

朝政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枯燥乏味的,早朝也不会天天都上。所以阿晗倒也不算特别忙碌,闲暇时甚至还能读几本闲书,给一些在野的朋友写写信(试图把他们薅出来干活)。

这日天气晴好,阿晗在中书部堂那儿L看着各地送上来折子,结果竟陆续收到杜甫、李白、高适、岑参他们这些人陆续写回来的折子。

他们最近基本都被安排了外差,要么是监察御史,要么是采访使,反正都是在地上走走,搞搞明察暗访,算是让他们公费旅游顺便创作些体察民生民情的诗文。

阿晗一通读下来,赫然发现这几个家伙的笔锋各有各的毒,一个个都把当地情况给写得入骨三分,谁读了可能都要觉得“大唐要完(yqkxs)•(com)” 。

他们可真敢写啊!

不过御史台不就干这个的吗?

阿晗想起先皇在世时,还曾允诺说让她们几个人当采访使去的,如今她们俱都案牍劳形,没法出去尽情玩耍。等再干个几年,朝局稳定下来了,她得扯这个诺言当虎皮,也去过一把采访使的瘾!

先皇堂堂圣人,怎么能言而不信呢!

她可不能置先皇于不义之地!

阿晗隔天和李俨他们开小会(与会人员包括皇帝和三位宰相)的时候,开玩笑般把这话说给李俨他们听。

所有人听后都哈哈大笑。

没想到先皇都驾崩了还能有这样的“妙用➼[(yqkxs.com)]➼『来[一起看@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qkxs)•(com)” !

阿晗又建议把杜甫他们写回来的奏章专门整理出来,送到东宫当教导太子的教材,好叫太子知晓大唐不是处处歌舞升平。年轻人还是需要有点儿L紧迫感的!

众人又是齐齐大笑,纷纷夸阿晗这主意也很妙。

弄得守在外围那些书吏和内侍都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这样的君臣关系可真不错啊。

有这样一批人在,大唐一定会越来越好。

——纵有人间行路难,敢与天公试比高!!

(yqk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