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五十六章 台田鱼塘模式

作品:我是傀儡皇帝| 作者:将臣一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05-30| 下载:将臣一怒TXT下载

太监在外禀报道:“皇上, 张贵妃的寝宫已到。”

“回去吧!”

杨广拿着头也没抬的说道, 他突然从杨侑的政策上有了很好的灵感。

“是!”太监声音有点迟疑的应道。

这都已经到宫门口了,皇上却直接的回去了,这让盛装打扮的张贵妃情何以堪,霎时间**之中怨气冲天。

经过三天的休整,大多数的流民都已经恢复了体力,陆续的开始可以开始工作了。

所有人都流民都被分流,整个京兆郡遍布都是热火朝天的干活场面。

在所有的流民工程之中,雇用流民最多的工程就数李家湾了,这里整整聚集了五万多流民,是所有流民工程中聚集最多的一个。

李家湾位于大兴北方,高陵县境内,濒临郑水,地势低洼,每年夏季的时候,这里都会积涝成灾,久而久之形成了几十万亩的盐碱地。

李家湾工程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开垦这里的盐碱地。最初这个工程出现之后,所有人都认为杨侑是异想天开,因为盐碱地是种不成庄稼,土地里含的盐分太高了。

而杨侑却力排众议,坚决要执行这个工程。

“别人治理不好盐碱地,不代表本王治理不好。”杨侑此话一出,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要是别人估计大家都会嘲笑起来,但是这话是出自于屡次创造奇迹的代王殿下口中,这不得不让人有点迟疑。

但是反过来又一想,要是代王殿下真的将这几十万亩的田地开垦出来了,那将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呀!

不光京兆郡有盐碱地,哪个郡县没有呀!。

杨侑之所以这么有底气,那是因为他高中时期的地理学得好,在其中有一篇就是讲的中低产田治理。

其他的方法以隋朝的科技暂时达不到,但是有一种方法却是最为适合现在的情形,那就是治理盐碱地最笨,也是最根治的方法:鱼塘——台田模式。

它脱胎于江南的桑基鱼塘模式,不过这个时候江南还没有开发,桑基鱼塘还没有形成,以后谁借鉴谁还不一定呢!

秋季正是枯水期,这个季节正是治理的好时节。

五万流民加上周围各郡县的打工者,一共有八万人。

在赈灾司的有序的规划下,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有的挖坑,有的平土。

很快,一个个台田、一个个鱼塘的位置规划好。

这个时候,众人才知道杨侑的打算,这貌似的确可行。

盐碱地治理最大的问题,就是洗地之后,过上几年要变成盐碱地,现在将低洼的土地垫高,上面铺上肥沃的淤泥,可以说是彻底根治了盐碱地。

不过这个方法也就是京兆郡能够使用,因为别人地方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劳动力。

浩大的工程量既能够容纳尽可能多的流民,也能开垦出土地。

在这个土地价值最大时代,大量的流民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很低,哪怕开垦出来,十万亩田地,那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