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46 章 46、样品

作品:五零重生日常| 作者:海棠无眠|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2021-01-05| 下载:海棠无眠TXT下载

刚刚过了正月初五,县城就召开了公审大会。和上辈子的时间一模一样。

姚家全家人都在台下观看,身边是来自全县各地的村民农人。

当十几个劣迹斑斑的地主富农被绑到台上一一宣布罪状的时候,台下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许凤翔也在台上。他和父兄一起,被解放军按着胳膊站在台子中间。姚软枝能看出来,他已经站立不住,全靠两边解放军架着,才没有瘫倒下去。

姚软枝的身体微微颤抖着,挨着她的姚学义担忧地伸手扶住了她的肩膀。

“我没事,三哥。”姚软枝慢慢翘起嘴角,“以后,咱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一切都已经和上辈子不一样了,姚家终于走出了那片危险的沼泽,踏上了阳光大道。

公审大会结束后,姚学文迫不及待地把妹妹叫了过来:“满满,东西我都做好了。”

姚软枝看着他,刚才人多的时候还没留意,现在仔细一看,他眼睛下面都有点发青了。这是为了赶工过年都没有好好休息吗?

她还真不知道大哥会这么投入,居然连过年都顾不上,用了五六天的功夫就做出了样品。

姚家人也都好奇地跟着去了姚学文的店铺,想看看让这对兄妹这么看重的是什么宝贝。

姚学文拆开门板,木匠铺中央地上站着的东西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东西谁也不认得,样子怪怪的,是做什么用的呢?

“这是手摇玉米脱粒机。”姚学文对妹妹跟自己讲过的内容记得很清楚,非常准确地复述了出来,“一个壮劳力就能操作,一个钟头能剥四五十斤玉米。”

“这么厉害?”姚学武惊讶围着地上那个看起来并不多么起眼的木头装置转圈。就这么一个小东西,会这么能干?

在那么多庄稼中,玉米是最不容易剥的一种。他们都是用锥子把玉米棒子上铲掉几条缺口,然后用玉米芯从这些缺口上用力揉搓摩擦,才能把玉米粒搓下来。

偏偏玉米还是庄稼里面产量最大的一种,只要年景不错,姚家堂屋房檐下总是会悬挂起好几条粗壮的玉米辫子。这些金黄的玉米辫子,可不是为了点缀农家小院的风光,而是他们冬天闲暇时候主要的工作内容。

姚家堂屋里常年摆着一个大簸箩,里面丢着玉米棒子和锥子,家里人只要有空的时候,就会坐在簸箩旁边,拿起锥子往玉米棒子上戳几个缺口,上手搓着剥几个玉米。

有时候男人们等着吃饭的时候,也是会搓几根玉米。有时候邻居来串门的时候,也会一边聊天一边搓玉米。

要是真的有个机器能把玉米都搓干净了,那可真是太好了。

在一家人好奇的目光中,姚学文从旁边提了一篮子玉米棒子过来,都是已经剥皮晒干的。

姚文昌背着手,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儿子的动作。

“这里是入料口。”姚学文把一根玉米塞进了一个喇叭状的口子里,然后抓住机器侧面的一个曲折形状的摇杆用力摇动起来。

姚软枝画出来的是最初级的玉米脱粒机,属于拍打冲击式的脱粒装置,主要是利用冲击方式产生碰撞,强制使玉米棒子上的颗粒脱落。脱粒效果基本上取决于装置的打击速度和频率。

因为没有电,所以不能使用发动机,只能用人力摇动装置的主体——脱离滚筒轴,让滚筒轴上的钉齿和玉米发生强烈的碰撞和摩擦,达到脱离效果。所以需要一个壮劳力才能做到。

大家听着机器里面刷刷刷摩擦的声音,然后就听到了小颗粒坠落碰击的细碎声。

“玉米,玉米出来了!”装置最下方的出料口里,已经开始有一颗颗的玉米粒经过筛板,坠落下来,落在了早就准备好的小簸箩里。

姚学义跃跃欲试,抓了一根玉米学着刚才大哥的样子塞到入料口中:“大哥,让我来试试。”

姚学文嘿嘿一笑,他做好之后,可是试了一个钟头。

姚学义试完是姚学武,姚学武试完,姚文昌亲自上阵感受了一下。

就是得用力气,女人摇起来估计会有些吃力。李氏也能摇动,但是坚持不了太久。

“不错不错,这是满满出的点子?”从刚才兄妹两人的反应来看,大家很容易就能猜出来他们在这个新机器的制作过程中,各自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姚学文点头:“还有这个,满满改良的耧车,更轻便吃土更深。”他指了指靠墙挂着的耧,三个尖尖的脚装上了金属耧铧,崭新崭新的。

耧车是播种机的前身,汉代就已经出现,由人或者牲畜在前拉动,人在后方控制播种数量,一边开沟一边播种,比完全靠人力挖坑撒种子效率高得多。一直到七八十年代,还有很多农家在使用。

不过这个时候,耧车可是个稀罕物,一个夹沟村也顶多有三四辆。姚家也没有。

大部分人种地的时候还是靠人力撒种。

姚文昌种地几十年,经验丰富,上前去提起来耧车比划了几下,就能感觉到有所不同。他左看右看,发现了其中的玄妙:“这跟许家的耧车有很多不一样啊。”

不管是装种子的篓子,还是手柄和车腿的角度,都有所改变。难道就是这些让耧车变得更好用了吗?这样的本事,是女儿从书上学来的,还是在梦中看见的?

姚文昌收回飞远的思绪,对着大儿子点头表示赞许,能做出耧车的木匠,那就是真正的好木匠了。现在的姚学文,已经完全具备了撑起一个家的能力。

“你们俩是准备把这脱粒机和耧车拿出去卖?准备卖多少钱?”

姚学文笑了:“满满说,不卖给个人。”

“那卖给谁?”李氏奇怪地问。

她虽然没什么文化,也能看出来这两个东西能卖不少钱。眼看着就要开春了,那些分了地的贫农心里早就痒痒得不得了,恨不得早点捋起袖子去下地干活。

村里那几家合伙分了牛的,一家出点钱,买个好点的耧车,一两天功夫就能把地种完。

他们肯定想买。做出来的货不卖给他们卖给谁?

姚文昌有点明白了,笑着看大儿子。

姚学文:“卖给国家,卖给集体。”

“好!”姚文昌一听就高兴地拍了大儿子一巴掌,“不要钱都行!”

他现在是看出来了,新政府跟旧政府完全不是一种行事作风,新政府绝对不会让跟着他们的老百姓吃亏。

以前他跟谁都算得清楚,是因为不算清楚就吃亏。可是这段时间的经历告诉这个大名鼎鼎的姚算盘,跟新政府做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算账,态度积极,勤快肯干,新政府肯定会给你超出预料的回报。

就像现在他走在夹沟村里,谁见了不是热情客气地跟他问好?因为啥?就是因为他表现好,政府给他奖励,给他光荣。

可不像过去,那些旧政府的黑皮们来了,大吃大喝走了还要钱,最后拍拍屁股就不认识人了。要是哪里让他们不顺心了,挨顿打是小事,一不小心都可能家破人亡。

当初许家来提亲,他是一连几个晚上都没睡好啊……哪像现在,心里踏实得很!

“学文啊,我跟你说,你可别盯着那点小钱。”姚文昌把大儿子拉到一边低声传授心得。

姚学文为难地看看姚软枝:“爹,是满满说,她出技术,我出手艺,我们俩七三分,用这个买供销合作社的股金,等以后赚了分红……”

姚软枝说供销合作社是国家办的,全国统一各地都有,到时候北方的特产拉到南方,南方的特产送去北方,全都是供销社管。那可是要赚大钱的,早点买股,肯定赚的最多。

姚文昌皱着眉头,把女儿叫了过来。

姚软枝嘿嘿笑:“那不是爹你要我赚二百万吗?我不要钱,你给我算通过不算?”

“哦,这说来说去,还怪我了?”姚文昌想了想,“这两件农具,一起卖个二十多万是没问题。”

“我还有别的改良农具办法。”姚软枝抢着说,“书上有很多好主意,我就是挑了最简单的两个。”

这两个是最简单的,只靠着姚学文的木匠手艺就能完成样品制作的。而且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只能算是旧农具改良版本,和科学意义上的新农具还有一定的距离。

比如说这个玉米脱粒机,最好是用铸铁制作,效果会更好。但是就算是真的全都用上铸铁,也有非常明显的缺点。

缺点是,为了达成较好的脱粒效果,必须保证冲击速度快、力量大、频率高,这也就会使得玉米粒破损率提高。破损的玉米粒,发生霉变的几率就会增加,影响到这些玉米的市场价值。

而且,滚筒上的钉齿和筛网很容易损坏,需要经常检查维修,提高了机器成本。

可是这种方式仍旧是以后脱粒机的主要工作方式,只是动力和细节方面有所调整。

所以姚学文做的这个样品,其实只是起到一个开启思路的作用,真正要用的话,木头制作的脱粒机寿命非常有限。

这不是因为桓省1951年的全国农具展览会即将开始了吗?姚软枝想要让温俊海带着这两件样品去参加展览会,看看能不能接一些订单。

内销外销可以两手抓呀,反正这些既是温俊海的政绩,又是她的第一桶金,还能帮温俊海打开在乡里的办社困境。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龙女晓澜、27891865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