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十一节 帝国

作品:新明史|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0-12-26| 下载:闪烁TXT下载

泰十二年为例。帝国在各种原料的消耗方面棉花的七成羊毛的六成木材的八成粮食的四成牲畜的七成铜矿石的八成铁矿石的六成硫磺的八成橡胶的全部都是依靠进口的其他的原料进口比例也都在一半以上!可以想像当时帝国到底需要原来之巨大而且主要都是依靠从海外进行掠夺来获得的!

同样的在朱祁钰决定让国内市场稳步成长而不进行强制性改变的情况之下帝国工业产品的绝大部分其实都是出口的。而这就需要大规模的海外市场只有庞大的市场需要才能带动工业的展。市场决定论是肯定的没有市场生产的产品就无法销售出去那么工业就没有展的动力。而在帝国工业的产量远过了国内市场的需求量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拓海外市场。而这也正是帝国为什么要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并且在战后不设法扩大疆域而是以控制市场为根本目的的原因了!

当时帝国工业产品出口比例是非常高的。钢铁的三成铜的两成军火的五成棉布的七成毛料的五成成衣的六成成品家具的四成粮食制品的三成肉类制品的四成都是出口到海外市场的而其他的小宗商品的出口比例更高。比如当时帝国的奢侈品竟然有过九成的是出口到海外去的!

从这里就完全看得出来帝国的经济是外向型的而帝国在整个世界(当时还没有拓展到欧罗巴以及北非地区去)中帝国扮演的其实就是世界工厂的角色。帝国从外界掠夺资源让国内的工厂能够获得足够的原料然后将工业产品倾销到海外市场上去并且以保证国内的工厂能够开工生产能够让大量的工人有就业的机会!

这一经济结构给帝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五个结果。

第一帝国工业得到了非常迅的展。短短十二年时间之内帝国的工业从无到有再到壮大其展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在成立帝国中央银行以及帝国银行之后帝国工业的展度更是如虎添翼几年之内工业生产能力翻了好几翻。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帝国通过在其他国家掠夺的大量财富转手交给帝国的银行机构。并且由银行进行放贷以此奠定了工业展的基础为帝国地资本家提供了大笔的原始资本从而绕过了原始资本积累的阶段直接进入了资本快展的时期!

第二帝国的商业在这个时代的展度远过了工业成为了帝国最庞大的产业。显然。这是一种不太合理地结构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帝国从一开始就是走的外向型展道路原料需要从海外收集产品需要卖到海外去。这两个环节中都缺少不了商业。也只有以商业做为基础作为工业的推动力才能让原料顺利的进入帝国让产品顺利的销售到海外去。显然。在这个特殊时期商业的重要性是决定性的。不过也带来了一系列地弊端比如垄断经营以及商业寡头的出现。

第三帝国国内地经济结构并没有完全跟上工业与商业展的步伐。在最初的五年帝国最缺乏的就是有素质的工人。虽然在朱祁钰登基前帝国的城市人口占到了帝国总人口的两成左右不过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农民特别是小城镇的居民几乎都是农民。工业要想得到展。出了原料与市场之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