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国子监(一)

作品:阉党|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0-12-22| 下载:傲骨铁心TXT下载

“太祖皇帝当年是白手起家,改朝换代之后从朝廷到地方需要大量的官员去填充,而太祖手下又无那么多官员,再加开国之初又有胡案、蓝案、空印案、郭桓案等大案,累及下下无数官员,以致朝庭和地方竟然空了许多官员。而要填补这些空下来的职位,但靠三年一次的科举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国子监的监生们便成为了首选,大走官运。光是洪武十九年这一年,就有千余名监生走马任,去填补因为郭桓案之后遗留下来的空缺,甚至一出国子监就当了从二品的布政使。如此升官之速,可不比那些中了进士的士子可是强得太多。你要知道,我大明开国以来,通凡除了留京的进士,那些外放的大多都是从六品做起,极个别运气十分好的才能补五品的知府。两相比较,这监生的官运比那些进士自然是好得太多。”

曾佳似懂非懂的微嗯一声,又有些不明白道:“既然当监生比中进士要强,那为何天下读人都争着考科举,而不是争着进国子监呢?”

闻听此言,魏无涯撇了撇嘴:“你当国子监就是那么容易进的吗?除了名额少之外,最重要的是,国子监是为那些权贵子弟所设,也就是刚才我所说的官生,那民生是少之又少的。天下读人那么多,能有几个是长于权贵家的?所以他们就是想进,也没那个门路,只能在科举这一条道挤到黑。”

“原来如此。”

曾佳这下明白了,刚要说话却听魏无涯自顾自的又说了起来。

“不过在太祖皇帝看来,好的官员应该是对皇帝绝对服从,绝对不能有不同意见的。因此太祖就不允许官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天下读人散布全国各地,所学又各不相同,不可能让读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所以国子监就成了太祖皇帝培养自己中意官员所在。在国子监里,学生们的言识都要以太祖所制为准。说白了,与其说国子监是学校,倒不如官的衙门,官员即老师,老师即官员。那国子监祭酒是从四品的官员,以下从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到从九品的学录,无不是朝廷命官,任免都出自吏部。另外国子监每天都要升堂,祭酒和司业坐在堂,其他属官按次序站在两旁,接受监生的朝拜并质问学业,与其他衙门的升堂办公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难怪那些监生的官运要比那些进士强,这国子监本身就是衙门所在,他们出来自然就是强人一等的了。”

曾佳抬头朝大堂中间看了一眼,见那些国子监的士子们还在争吵,不由道:“听先生这么说,眼前这些监生们他日可都是朝庭命官了。”

“不错,不过…”

魏无涯话锋一转:“但是国子监里的规矩也是大得吓人的,要知道监规是太祖皇帝钦定的,起初虽只有八条,可后来却越定越细,达到了五十六条之多。仅我所知,就有监生要穿御定的衣服——褴衫,不许穿常人的衣服。进了国子监,吃住都在里面,不能随意出入,要出去,先要获得教官的批准,领“出恭入敬”牌。想请假或回家,是要皇帝亲自批准。其他事项更是繁琐,也极是严格。稍有差错,很有可能就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