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16、提灯的人

作品:绽放笑容的时候| 作者:蒋偲昕|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1-01-12| 下载:蒋偲昕TXT下载

一声轰隆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中国从此陷入了混乱与黑暗之中。被压抑的知识分子和有志之士就开始呐喊,想要唤醒那铁笼子里面的人们。但是他们的力量真的是太薄弱了,他们思想也不定式没有从封建帝制中摆脱出来。太平天国的旗帜,戊戌变法的惊雷,义和团战士的大刀等等他们在黑暗中明晰了又暗淡下去,他们没能成功。终于,在朦胧的黑暗中出现了一点亮光,渐渐的明晰起来,一个“提灯的人”出现了,一个*革命的先行者出现了——他就是孙中山。

从此以后他就承担起“提灯的人”这份责任,凭着那份“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那份崇尚无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始进行艰苦的奋斗。他全心全意地为中国的独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人民获得了一些*和自由的权利,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他向前奋进,感染有志之士。他的那份毅力,那份爱国精神,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乃是我们所知心朋友继承的精神。

孙中山的一生,就是一部成绩显著的奋斗史。他早年就读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祖国的衰败,使他放弃医生职业,立志救国救民。在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张遭到冷遇后,他走向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要知道,在当时能有这样高的思想觉悟相当不易,和他同时代的康有为、梁启超相比,孙中山在他们中间,显然是鹤立鸡群,高风亮节。可以说,他就是那个时代的超人。

奋斗是他的内涵。“凡职业无论大小,官阶无论高卑,若不能立志,虽做皇帝,做总统,亦无事可做;若能立志,则虽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这是孙中山先生一份演讲稿里的一句话,也是从他一生中得以印证出来的。“农家子”的生活并没有蒙蔽了他的双眼。对机械地背诵而不求甚解的教学十分不满,周围的封建陋习令他反感,他厌恶生活中种种的卑劣现象。从小渴望着能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做到了。面对着国外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他再次唤起儿时的感慨,激发出救亡图存的想法。最终**的清朝政府土崩瓦解了,任何帝制复辟都只能是一出短命的丑剧。

他,只是那四万万人民中的一个,却承载了顽强与坚毅的内涵。

他,只是一个农民阶级出身的“农家子”,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因素。

他,不曾向大千世界索要过什么,却为人民捐献他的一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只有人人都具有了民魂,才会富强。”只有有了民族精神的支撑,我们的灵魂,才能得到充实,我们步伐才有奔跑的动力,才能出现一批批“提灯的人”,我们的民族才有了内涵,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则”让我们明白我们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可是今天太多的人正一点点地遗弃我们的民族精神。在过去日子里,人们把爱国精神遗忘在角落,才出现了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