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十一节 水库三日谈(五)

作品:中华大帝国| 作者:大肥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0-12-24| 下载:大肥羊TXT下载

不免别出歧途。

离开固原不久就进入盐碱地区。盐碱地区相当广大直至距环县不远的甜水沟的沟头附近。盐碱地区遍地都是盐碱到处泛起白色仿佛无有边际。有些地方甚至连野草都难于生长可见当年秦昭襄王所筑的长城是深受自然环境的制约的。秦昭襄王移筑长城这块盐碱地区自然诿之于匈奴人。匈奴人如果攻不开长城也难于在这里久留。秦昭襄王筑长城时虽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显示当时对于自然环境的善于利用。

这次山西执行史从文印象最深的则是当时陕西到处可见的治沟工程。这项工程已经竣事而且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设计人为李仪先生。他是水利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处的处长。

他的治沟设计是在沟口筑坝蓄水。筑坝的土取之于沟口两侧的高地。这是取土也是平整高处的土地。我去参观时亲眼看到坝内所蓄的一泓秋水坝外禾苗油绿旺盛沟口两侧的高地经过平整已成平坦的良田满植苹果树树上苹果累累下垂红艳喜人。

当地农民皆满口称道说是富裕光景指日可期。沟口坝内所蓄的水是降水时由沟头流下来的。由沟头流下自然难免挟带有所冲掉的泥土为日稍久就皆沉淀于坝内蓄水池中一旦淤平就不能再事蓄水。

总会有这一天:也希望有这一天。坝内淤平可以溯沟而上再筑新坝。原来坝内就变成新田也就是日后的一层梯田。新坝再淤平也就要再往上筑如此层层筑坝一直筑到沟头。每筑成一道新坝坝下就多一层梯田。等到筑到沟头时全沟都改成梯田。

梯田层层都可蓄水。水不外流不虞干旱也都成为肥沃的土地既可播种五谷又宜培育果树既治好沟壑又增加了良田相应使农民富裕起来。史从文认为这是治理黄土高原沟壑最为有效的方法因之称之为模式并时萦心际期望能够予以推广使黄土高原的沟壑都能够得以治理。减少了侵蚀黄土高原不再残破泥沙不再随水流下也就不再影响黄河的安流。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就算多花费钱财也要做下去的。

史从文这份报告很快的就出现在廉政公署的办公桌上看着这份完全失去立场的报告廉政公署只能另外想办法来证明淤地坝工程是否有贪污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