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八十七、中原行(一)

作品:重生之刹那芳华| 作者:晚风低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0-12-14| 下载:晚风低语TXT下载

有游记?《挪威——海盗的故乡》、《德国——莱茵河的涛声》,怎么?想去啊?”

芳华接过来,又翻了翻书里的画页:“是啊,你看这德国的天鹅堡、挪威的极光多美啊!真想去看看这些海外风光。唉,不过,想去的地方太多了,可去不过来呢!”

“没关系,我陪你一起去看!一次看一点,慢慢地把你想要看的都看完!”

芳华听着这孩子气的话不由笑了:“一辈子那么短,要干的事情太多了!哪能想看什么,就都能看得到呢!能看几个,我就满足了!”

嘉辉也一笑:“至少国内想看的,可以看个差不多吧!”

芳华想想自己的从前,是出了学校进部队,出了部队又进学校,除了少数几个进修学习的地方,真是连国内的很多名胜都没去看过。光看的书多有什么用。有的东西是书本或影视这些间接体验所无法传递的。

时院长就在几个月前的学生集会上说:功夫在诗外。作为一名医生,从事着天天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要多阅读些医学之外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要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总之,不但要重视医学专业素质的提高,更要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

过去,医大每年也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但只限于七年制班。芳华当时所在的老点,就是口腔医学院七年制班每年下来实践的关系户。这些学生每年暑假来所里住两周,住的是条件不错的单位招待所。方便他们就近参观军工科研单位,而且他们也走不出几里地就到了周围货真价实的山区农民家里,可以进行社会调查。

说实话,医大对七年制的学生还是很偏心的,实施的是精英教育,连社会实践都煞费苦心地挑选了个这么合适的实践场所。而五年制的学生就没这么好福气了,学校安排的唯一一次实践就是在军训时走访了当地的农民。那家成都近郊的农民家里,水泥瓦房,冰箱彩电,前后小院,葡萄藤蔓,明显是挑出来的富裕户。芳华访问后,感觉并没有多大的收获,因为显然这种人家比城里人过的都舒坦,大部分农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达到那个程度。

而时院长在这次大会上,要求全校学生都要在暑假开展深入的社会实践,开学后人人交社会调查报告。当然因为各系的人数太多了,特别是医学系,学校是不可能统一安排的,只能负责开介绍信,让同学们自己联系参观实践的单位。

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就近选择父母的单位,既探了家又完成了任务。可是芳华不太想就这么糊弄过去。刚好在考试前,张永邀请几个好友暑假去他家那边去玩,顺便也可以去他父亲工作的河南石油勘探局做社会调查。

芳华得知张永的老家是南阳后,不由大感兴趣。

她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你这个南阳就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那个南阳吗?”

张永乐呵呵地说:“是啊,你看我上次去你们绵阳看了子云亭,这次该你去我们那儿看看诸葛庐了!”

诸葛亮那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和老百姓崇拜的偶像啊,特别是受其恩泽最深的四川人。到现在很多乡下的农民都以白色、青色、黑色的长帕包头,据说就是当年为诸葛亮戴孝留下的风俗。

有机会去看看诸葛亮出山的地方,芳华很高兴,嘉辉自然也是要陪她一起去的。本来张永也请了王菊,但她嫌离家太远,还是打了退堂鼓。所以最终只有芳华、嘉辉、戴平、张永四个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