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7 节 高效学习篇: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最好途径是什么?

曾国藩常常在家书中告诫弟弟们,做学问首先要懂得谦虚,比如下面这封信,曾国藩是这样说的:

四位老弟足下:

我们研究学问的最重要是虚心。我经常看见朋友中有好的人才,往往仗着自己的才能而傲视一切人,动不动就说别人不如自己。见了乡墨便说乡墨不通,见了会墨便说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没有入学的人就骂学院。平心而论,他自己所写的诗文,实在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但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而且还有见不得人的地方。只是因为不愿用对待别人的态度反过来衡量自己,便感觉别人不行。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获取成功的人。傲气既然如此大,当然不能进步,所以一生潦倒,没有一寸长进。

我平生在科名方面,非常顺利,只是小考考了七次才成功。然而每次不能考中的时候,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只是深感自己的考试诗文太丑陋而已。如今想起来,就好像芒刺在背。那时候之所以不敢发怨言,弟弟问父亲、叔父和朱尧阶便知道原因了。考场中只有因为文章丑陋侥幸得中的,绝对没有因为文章好而被埋没的,这有一定的道理。三房十四叔不是因为不勤奋读书,只是因为傲气太盛,自满自足,才一事无成。在京城中也有许多自满的人,认识他们的人,只是冷笑一声而已。又有所谓名士,把科名视为粪土一样,或者喜欢写些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是压倒一切。

有知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没有多少成就,只好冷笑一声而已。我们要用功,先要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被别人所冷笑,才会有进步。众弟弟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来小考都没有考中,恐怕是因为长久的愤怒,导致骄傲懒惰习气的产生,所以特别写信告诫,请务必想一想我说的话而仔细反省自己,殷切希望殷切希望!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在曾国藩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能够做到谦虚的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友善和关心,从而为取得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生的道路崎岖坎坷,要想克服一切苦难,就要明白退一步之法。为人处世更是如此,应该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这样你才能安身立命。

曾国藩正是因为虚心求学,才得以拥有以后的官位成就,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他进入翰林院以后与唐鉴和倭仁的交往。

唐鉴是曾国藩的湖南同乡,也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唐鉴在从江宁藩司调京任太常寺卿的时候,道光皇帝曾经在乾清门接见他,当时身为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就侍奉在道光皇帝的旁边。道光皇帝对唐鉴治朱子之学的成就极为赞赏,对他能按「圣学」的教导努力躬行尤其称道,说他是朝廷官员的楷模。因此,曾国藩对唐鉴感到非常羡慕和好奇,于是以弟子的身份主动到唐鉴家拜访,恭恭敬敬地当面向他请教读书修身之道。

当时,唐鉴已经年过花甲,看到曾国藩这位同乡后辈这样谦恭好学,很是高兴。他对曾国藩更是一见如故,悉心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