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8 节 远离心理饱和:拿下心理「恐高症」

作品:高考不焦虑:考前心态调整实战指南| 作者:声工厂|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05-04| 下载:声工厂TXT下载

哎,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高考的时候,这爱学习的人不一定考的好,考的好的同学不一定爱学习。你说奇不奇怪?特别是在高考进入倒计时阶段,很多学习不错的同学,平日测验那是重拳出击,一到模拟考试就唯唯诺诺怕的不行,其实啊,这里面的门道很简单,就是一些考生患上了「恐高症」。

咱这里说的「恐高症」可不是站在高处直哆嗦的那种恐高症,而是指害怕高考的一种应激反应,许多考生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甚至有些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的,还会导致抑郁症。这玩意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不及时进行调整,将会直接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

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所以外在的表现也大不相同,大致吧,能分为以下几类:

一、盲目乐观型

这类考生平日里耀武扬威的。他们自我感觉那是相当良好,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基础不错,能力也还行,平日里考试轻轻松松取得高分,常常不把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他们觉得考试那都是小儿科,有时甚至有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飘飘然的感觉。受这种心理左右,这些考生眼高手低,不愿看教材上基础的讲解;轻视任课老师,觉得老师翻来覆去讲老的知识点简直是浪费时间;忽视课下练习,甚至懒得动笔做题。他们整日盲目乐观,夜郎自大,好高鹫远,异常兴奋。他们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缺乏科学的预见。这样一种盲目乐观和过于懈怠的心理,又常常会导致他们基础知识不牢,解题能力下降。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他们就会惊慌失措,大失所望,最终功亏一簧。

二、悲观失望型

这类考生大多是平时成绩就不怎么理想的,所以他们一直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生下来就是个榆木疙瘩的脑子,打小到就感觉低人一等。长期的自我催眠,使他们变得沉默寡言,一天到晚怨天尤人。父母的关爱,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有时甚至也会成为他们无形的压力。想到成绩,他们就感觉无地自容;谈及高考,他们总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巨大的精神压力,始终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对前途悲观失望,他们用悲观的观点看待一切。其实,大可不必,要是考试完全是比拼的智商,那还学什么习?直接测智商好不好,来你160上清华北大,你120上个211、985,你90回家种地吧,你70?啥玩意?70你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智力是大体相近的,学习成绩的差异多是由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弥补,只要奋起直追,苦干巧干,照样可以成为高考中的一匹「黑马」照样可以在高考中一鸣惊人。更何况,为了这一切,所有人都付出了很多很多。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长的过程,不需要唉声叹气的,一场考试没办法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三、急于求成型

现在非常时兴什么什么速成法,英语速成法,数学速成班啥的,都是扯犊子,人家学了9年的玩意,他俩